我这里所说的人格是指教师个人的道德品质性格、气质、能力、水平等的总和。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活动的本质和劳动过程,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正确的示范性。具体的说,教师是用自己的思想、言行和学识,通过榜样示范的方式去直接影响学生的,而我们的学生又是具有模仿性和向师性的特点,这就使教师的示范作用得以发挥,对于学生来讲,教师的人格是任何力量都不能替代的,最灿烂的阳光。“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只有自己具有美好的心灵,才能使别人的心灵更美好,好的教师本身就是强大的教育力量。那么,什么样的教师最具有人格魅力呢?我认为:
一、在道德风范方面,
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高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旗帜。他们关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有为民族的兴旺发达而培养祖国栋梁之材的敬业精神。
1、其为人正直,堪称人师。
他们待人接物以公心,在他们眼里人无等级之分,在他们胸中无世俗之染,他们对待权贵学生不偏爱,对待贫寒学生能给予特别的帮助和鼓励。
2、其心胸开阔,豁达大度。
他们不因“容”而趾高气扬,目中无人,不因“辱”而耿耿于怀,怨天尤人。他们知道自己的言行会时刻影响着学生,所以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他们宽容的对待学生所犯的错误,却不肯原谅自己的错误,他们“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是教育领域里常讲常新的一个重要话题。在贯彻落实新课标新理念时,我们发现有些学校、教师的教育观念陈旧,课程计划的落实名存实亡,尤其是课堂教学还是 “封闭式”,还是基本上遵循着“四部曲”(先是 “赶鸭子”,把学生都赶到教室里;其次是“填鸭子”,机械地给学生填塞很多东西;填完后到期终就是“考鸭子”;最后学生就成了“板鸭子”)。这种陈旧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严重违背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影响了教育质量的提高。为此,我们要求各校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构建科学的教学管理体制。
1.要树立五个教育教学观念:①要承认学生是教学的主体,确立教学能动观:②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确立教学自主观;③要树立师生平等的观念,确立教学民主观;④要承认学生中只有差异,没有差生,确立教学个性观;⑤要重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确立教学创新观。
2.要走出三个误区:
一是认识上的误区:认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淡化考试,甚至不要考试;认为实施素质教育可以放松文化课的教学;认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不要让学生有课业负担,或是认为素质教育高不可攀,教师必须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才行。
二是措施上的误区:认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加强活动类课程,而没有意识到要着眼于课堂,着眼于在学科课中贯穿和渗透素质教育。在活动类课程中,又只侧重文体活动,对科技活动重视不够,措施不力。
三是关系上的误区: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