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建设。认真研究新形势下乡镇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科学界定乡镇职责,探索扩大乡镇管理权限,切实转变职能,增强服务意识。加强乡镇党委书记队伍建设,注重从具有农村工作经验的县直机关优秀干部、乡科级后备干部中选拔乡镇党委书记。研究制定加强乡镇干部队伍管理意见,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强化能力素质培训,改善工作生活条件。
12.提升村级组织建设水平。深入开展“学美岭、创五好”活动。抓好不适应村和经济欠发达村的整顿转化。深入实施“村村社社有大学生计划”加强对大学生“村官”培养、教育和管理,每年统筹安排一定名额,定向从大学生“村官”中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探索建立农村社区服务中心,整合农村“七大员”和村务专职工作者队伍。建立健全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推行机关党组织和农村、社区、企业结对帮扶。按照村级自我积累和财政适当补助相结合的原则,加大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力度,健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村干部报酬待遇和养老保险、党员干部培训资金保障机制。探索建立村(社区)主干离任后享受补贴制度。
13.建设高素质村党组织书记队伍。严格村党组织书记的选任标准。实行村干部任期目标、任职承诺和党员群众评议制度,接受党员群众监督。加强岗位培训,确保村党组织书记每年至少参加一次县或县以上集中培训,累计集中培训时间不少于7天。加大从优秀村(社区)主干中选拔乡镇(街道)领导干部、考录乡镇(街道)公务员、招聘乡镇(街道)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力度。
五、加大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力度。
14.壮大党在两新”组织的力量。改进党组织设置形式。推进规模以下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组建工作。依托驻外商会,加大在外出经商、务工人员相对集中地建立党组织力度。加强新社会组织党组织组建步伐,力争通过1至2年的努力,逐步使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的新社会组织全部建立党组织。完善党务干部选任、委任、派任、兼任、聘任等选配形式,探索企业聘用与党务部门指导相结合的管理模式,积极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开办党务干部培训班。组织实施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党员工作“5432计划。健全流入地为主、流出地党组织配合的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制度,加快建设党员信息库,发挥流动党员服务站作用,建立健全城乡一体的党员动态管理机制。
15.创新“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机制。健全党组织的活动制度。引导企业群团组织发挥职能作用。完善企业党建经费保障机制,鼓励企业党组织积极探索党建经费的筹措渠道。制定实施加强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意见,进一步加强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组织,民办学校、民办医疗卫生机构等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协会、学会、促进会等社会团体党建工作。
六、加强党性锻炼和修养。
16.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党性修养。建立党性定期分析制度。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严肃党的政治纪律,健全对中央、省委、市委重大决策部署执行情况定期检查和专项督查制度。完善同民主党派合作共事机制,自觉接受人大代表、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社会团体、新闻舆论的监督。
17.进一步弘扬求真务实作风。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精简会议和文件。清理检查评比达标表彰活动,解决节庆剪彩过多过滥问题,改进领导干部活动报道。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制,严肃追究不作为、乱作为和严重损害群众利益等行为。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深化机关党建服务经济发展“五建五创”活动,推进机关协同协作形成合力。巩固“破解熟人经济、提升服务水平”等主题教育成果,持续推进绩效目标考评和基层“五评”机关工作,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