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材料 >> 经验材料 >> 正文
区实施三大工程经验材料

文章标题:区实施三大工程的经验材料
    仅仅3年时间,*区年商贸销售、年生产总值、 年财政收入分别跻身全市第一、第二位次,创新科技项目112个,社区被评为全国“卫生服务示范区”,教育被评为全省“人民满意教育区”。和谐的发展成就,得力于“三大工程”的助推。
    “一把手”工程,让干部能力提升。位于市城东的*区虽进入了人才、资金、项目积聚的黄金发展期,但时刻将茅箭发展融入全球趋势下谋划的决策者,始终把带领全员具备接受新知识能力、务实创新能力、驾驭全局能力、处理利益关系能力做为各层“一把手”工程的重要内容量化指标、纳入考核、兑现奖惩。
    “一把手”工程促进了每个干部每个部门工作作风的转变,通过“比环境,看经济发展质量;比服务,看工作对象评价;比水平,看解决问题的能力;比作风,看干群关系状况;比实绩,看工作位次”的较量,大家自觉将掌握的知识用于改造客观世界,创新了如《关于大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暂行办法》、《行政效能监察实施方案》、《关于高校园区建设与茅箭经济发展关系的思考》等学研成果,为破解发展中的矛盾找到了途径。通过“一把手”工程,干部与群众的距离近了,服务企业农民商家的多了,吃拿卡要的没了,围着酒桌牌桌的少了,伏案学习的多了,群众的满意度高了。
    “四大功能区”工程,惠及全体人民。何种经济布局符合科学发展的规律?茅箭虽有一定的区位强势,但区位“短板”却是制约自身发展的“瓶颈”,运用科学发展观对“会诊”,便产生了“工业园区、商贸服务区、生态旅游区、高校园区”布局这一宏伟蓝图:引万向、普林等汽车零部件和东风专用车生产“大腕”入驻建东风工业园,破解了区属企业规模小、创新能力低等“短板”问题,按国民经济规划要求,2011年起入驻企业年产值可实现83亿元时,茅箭工业反哺农业,企业、地方共赢的前景无比壮丽;以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网络化为方向,提升现代服务功能的“商贸服务区”布局,是强化社区服务能力满足城市需求,强化医疗卫生、物业管理、劳动岗位、休闲娱乐业多层次多规格的便民捷径,已使得劳动者“人有其位、病有所医、乐有所处、居有所室”;把旅游业当农业重视,把农民当业主培养,把农村当旅游区建设,以赛武当生态游、茅塔红色游、大川“农家乐”游为景点部署的“生态旅游区”战略,破解了城乡二元化结构的矛盾,旅游点成了城里人的“后花园”,农民成了“乡绅”:100多户高档“农家乐”业主带动千家农户发展的种养、餐饮、休闲等产业,使城市反哺农村、居民反哺农民为真;以郧阳师专等4所高校为载体,集教育产业、服务产业为一体的“高校园区”建设,是使“第一生产力”、创新技术、知识经济造福大人的荟萃地。
    “文明素质”教育工程,使城市面貌更新。为塑造好区域形象,提高城乡居民的文明素养,**对城乡居民启动了机制健全、规范有序的“文明教育工程”,其中结合“八荣八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宣传教育活动,开展了以学习型单位、学习型社区(村、居)、学习型家庭、学习型标兵为主要内容的“学习型茅箭”创建工作;结合改善农村村容村貌进行了“三改一建”工作;结合对机关工作人员公务礼仪、对中小学生礼仪及市民日常行为的规范教育,开展了“告别陋习走向文明”系列活动。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工程项目建设管理经验交流材料
       区工业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经验…
       倾力打造高原梨品牌经验材料
       县农村能源办提案转化经验材料
       市直属机机关党建经验交流材料
       医院打击商业贿赂经验材料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扶贫开发经验…
       农村卫生汇报会交流材料
       非公企业党建经验材料
       电业局创建学习型企业经验材料
     
    市计委党组民主生活会发言提纲
    廉政文化进农村工作意见
    惠农政策宣传活动安排意见
    乡镇财政管理工作意见
    市领导召开市容环境综合整治表彰…
    远程教学工作情况报告
    乡镇水资源安全工作报告
    市楼宇经济规划意见
    香港考察学习培训主要收获及体会
    纪念建党86周年暨创建活动表彰大…
    农村社保实施工作意见
    高中新课程教学实施意见
    农户小额贷款实施意见
    工业经济发展实施意见
    发展农村经济和农民代表实施
    农民合作社建设实施意见
    农村党建保障机制发展实施意
    争做四最干部实施意见
    抗菌药品专项整治实施意见
    乡村卫生服务管治实施意见
    经验材料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