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社区xx物业站党支部共有党员72名,其中非在职党员69名,是社区非在职党员人数最多的一个党支部。近年来,面对油田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小区内非在职党员日渐增多的新形势,我们积极探索非在职党员教育管理的新路子,注重发挥非在职党员在小区里的先锋模范作用,使他们离岗不离党、退休不退志,用实际行动在小区里竖起了一面面“流动红旗”。
一、构建管理网络,为非在职党员教育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随着油田职工内部退养、自谋职业、协议解除劳动合同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的推行,非在职党员数量在党员队伍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党员群体。为此,我们将党建工作的重心,转移到了加强对非在职党员的教育管理上来,及时构建了组织网络,理顺了非在职党员的组织关系,使非在职党员重新找到了“娘家”。
一是构建组织网络,确保党建工作不留“盲区”。去年,我们利用社区机构整合和家委会换届选举的机会,对支部成员进行了重新改选,推选了2名政治素质强、党务知识多、工作经验丰富的非在职党员分别担任了支部副书记和支部委员,并按居住区域相邻,划分了5个党小组,选举了5名威信高、责任心强的同志担任了党小组长,将72名非在职党员全部纳入了党组织管理之中。为全面掌握非在职党员的基本情况,我们建立了非在职党员花名册,将他们的原工作单位、家庭住址、电话号码、流动情况、思想情况等,都一一进行了登记,做到了“五个清楚”,使组织与党员之间“沟通有桥梁、管理有渠道”,消除了党建工作的“空白点”。
二是完善管理制度,增强非在职党员的组织观念。针对非在职党员流动性强、管理教育工作难度比较大的实际,我们制定了《非在职党员学习管理办法》,建立健全了非在职党员组织生活、党建联席会议、联系走访等十项党建工作制度。每月25日,我们都组织非在职党员过组织生活,对身体有病不能参加的,我们就将《两个条例》和《宪法修正案》等学习资料送到他们家里。今年3月,退休党员段xx由于肠粘连动了手术。在他养病期间,党小组全体党员带着学习资料,来到他家中,一边照顾他的生活,一边组织政治学习,使他过了一次难忘的组织生活。在党支部的努力下,广大非在职党员的党性觉悟有了明显增强。自新支部成立以来,我们的党费收缴率始终保持了100%。家住xx小区的唐xx,虽然长期卧病在床,但对交党费的日子总是记得很清楚。每到交党费的日子,他就让女儿为他代缴,从没有间断过。今年3月底,当得知女儿要出差去外地,便几次打电话,让女儿在临走前一定提前把党费交上,直到女儿告诉他已经把党费交到党支部时,他才放下心来。
二、创新管理办法,为非在职党员融入组织营造良好的家园氛围
由于长期受单位体制的影响,非在职党员在被纳入小区家委会党支部管理后,归属意识比较淡薄,对社区基层党建的认同感、参与感不强。对此,我们支部寓教于乐、寓教于情,不断丰富党员教育管理的方法,使党支部这个家更具吸引力。
一是寓教于“新”,让组织生活重新焕发生机。随着现代宣传教育媒体多样化的发展,以往那种读报纸、念文件、“台上一人讲,台下众人听”的教育方式,肯定不会引起非在职党员的兴趣。为增强组织生活的效果,我们采取生动的形式,设计有效的载体,通过开展“网络教育”、“小发明”、“小建议”、知识竞赛、座谈讨论等生动鲜活的形式,力争把学习活动组织得丰富多彩。6月中旬,我们组织老党员开展了庆“七.一”郊游、踏青活动,70多名老同志来到老年公寓,共同回顾过去参加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