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寒边远少数民族地区脱贫奔小康经验材料
向产业化,扶贫工作组不遗余力的搞好了村民的 技术培训。三是积极搞好加工。扶持以金银花为主的加工产业,开发附属产品,拓宽市场销路,有效地提高了经济效益。
2、积极发掘,开创花瑶特色旅游业。两年来,扶贫工作组紧抓花瑶特色民俗文化,把发展旅游业当作帮助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一是搞好基础设施建设。投资50万元修好了进村1.2公里水泥公路,到7组的2.5公里砂石路,建好了游道、寨门、对歌台。投资30万元,建好了5个畜水池,搞好了全村人畜饮水工程。投资50万元,修建了融教学、文化活动为一体的村综合大楼,配备了电脑、大屏幕投影等高档设备,为发展崇木凼的教育提供了良好场所,为提高村民素质创造了条件。投资30万元,对全村50栋危旧房进行改造、搬迁。村集体办起了“农家乐”,可一性接待游客开餐60多人,住宿20多人。全村实施农网改造,开通了39门程控电话,安装了移动通讯直放站。二是景点绿化美化。对进村公路进行了绿化,在古树林中添置了20条石凳和2套桌椅,在游道旁的石壁上雕刻了“崇木凼”、“花瑶人家”等大型石刻。三是成立民俗表演队。聘请专业人士,培训了业余导游员队伍、民俗表演队伍、花瑶工艺品制作队伍。地方特色浓厚的“拦门酒”、民俗表演得到了各级领导和各方游客的高度肯定。通过积极发掘,崇木凼村开创旅游兴村的新局面。
四、积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为巩固基础组织创造条件
2003年以前该村集体经济基本属于空白,村支两委开展工作举步
经验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