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 2002年至今,我局一直与***镇**村挂钩。几年来,在市委组织部的领导下,在***镇党委、镇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以及**村干群的通力协作,挂职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挂钩工作的组织领导
2002年以来,我局始终把挂钩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召开党组和局长办公会议进行研究,并由一名副局长专门负责与**村挂钩事宜,深入镇村,了解情况,帮助其分析面临的问题、难题以及贫困根源,指导村干部制定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脱贫致富工作计划,为发展村级经济出谋划策,并积极联系落实资金。2008年2月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局长亲自带领局主要领导和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到**村现场办公,听取村委情况汇报和工作打算,确定2008年度扶贫工作的目标和具体措施。
二、坚持以项目扶持为切入点,变增加输血总量为增强造血功能
**村位于***镇西北部,距**集镇2公里,属于半丘陵地区,全村耕地面积3142亩,其中:水稻田2400多亩,山林600多亩,12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900余人。村级经济基础比较薄弱,2001年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仅3.5万元,主要有集体茶厂承包收入3.3万元,山林毛竹承包收入0.2万元。**村历届村干部虽带领全村群众为改变贫困落后面貌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但由于村级经济薄弱,积累少,严重制约了村级经济的发展和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局和村委干部均认识到要尽快实现脱贫致富必须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在项目选择上要充分利用和挖掘丘陵山区现有资源;在知识结构上要抓好调整产业结构、高附加值经济作物种植开发的先进技能、管理知识等学习;在项目开发上要强化市场调研,拓宽信息渠道;在资金投向上要以开发资源性投资为主,同时充分调动社会资金、技术参与投资的积极性。为此我局在扶贫方法上下功夫,改输血型为造血型,做到着眼长远,杜绝短期行为,因地制宜地根据其半丘陵地势和土质特征,较适宜茶树栽种的特点,最后确定以种植白茶作为其脱贫致富的突破口,使集体经济有个长期稳定的收入来源,村级经济尽快得到发展和壮大,同时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实实在在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三、发展和壮大村级经济、努力实现脱贫致富
1、开发珍稀白茶项目。白茶氨基酸含量高达6.19—6.92%,比一般茶高出2倍,茶多酚含量仅10%,比绿茶低二分之一,香气幽雅持久,滋味甘醇鲜爽,深受消费者青睐,目前白茶产地价500克在2000元左右,种植前景广阔。确定了白茶栽种项目后,经多方筹集各项资金18万元用于白茶项目,到2002年底已开发、栽种了白茶100多亩,成活率在90%以上,目前白茶长势喜人。为使白茶尽快产生经济效益,联谊村将这100多亩白茶进行10年期承包,取得承包收入47万元,扣除一部分负债,村委可得净收入35万元。同时在白茶进入可采收期后,村民又具有潜在的采摘茶叶的劳务收入,为村民创收增加了一条途径。
2、完善村级基础设施。水、电、路等主要设施基础设施建设对发展农村经济显得尤为重要。由于经济薄弱,**村级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常年失修,完善村级基础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