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通报共建情况,协调共建事宜,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共同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特别是通过实行年度工作报告制度,定期向辖区单位党组织、社区党员以及居民代表报告工作,接受评议和监督,从而增强了辖区单位党组织主动参与社区共建的积极性和责任感,也使各社区党组织树立了争先创优的良好意识。
二、立足实际,突破难点,全力解决社区党建工作薄弱环节
县委根据社区党建工作的实际工作特点,针对社区办公无场所、无经费、社区干部素质偏低、工资待遇难以兑现等制约社区党建工作开展的重点问题,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整合社区资源,着力解决社区党建工作的薄弱环节,促进了社区党建工作扎实深入的开展。
1、配齐配强社区党务干部,提高综合素质。借助城镇行政区划调整的有利契机,县委在撤并街道党总支部和办事处的同时,采取原有街道党总支部书记和办事处主任中高素质、能力强的留任一部分、在嫩江镇党委选派一部分优秀的年青干部的办法,配齐配强了社区党组织书记和社区主任,使社区党组织书记和社区主任全部由具有国家公务员身份的干部担任,保证了社区党政一把手优中选优。原有街道其他干部也在全部解聘后,推向社会进行公开招聘,并通过层层筛选,严格选拔,将其中优秀人才都充实到了社区其它工作岗位,一改过去那种“老大妈”式的街道、居委会干部构成方式。调整后,社区书记和主任中有4人是副局级干部,其他都是股级干部。社区干部的平均年龄已降到34岁,社区党组织书记的平均年龄也只有32岁,社区党组织班子成员和社区委员会成员年龄形成梯次结构。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统计,社区党组织书记和社区主任文化程度达到了47%,若按中专、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统计,则达到了76%以上,其他社区干部中专、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则达到了81%以上,极大地提高了社区干部队伍的年轻化、知识化程度,有效地改善了队伍结构,提高了干部素质。同时,县委加强了对社区干部的管理教育,按照1:1的比例建立了一支素质较高的社区后备干部队伍,并通过举办社区党务干部专题培训班、选派社区党组织书记赴大庆、哈尔滨等地参观学习等多种形式,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教育工作,提高了社区干部对新岗位的认知感和业务能力,增强了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
2、整合现有社区资源,改善办公条件。县委把解决社区党支部“三无”问题作为工作难点实施重点突破,多次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办法,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使“三无”问题最终得到全面解决。一是多渠道解决社区党组织办公室、活动场所问题。县委经常委会研究制定了“新建楼房按建筑面积的3‰建设社区用房或按建筑面积2.50元/平方米的标准缴纳社区基础设施费”的政策规定,在县领导的包扶和辖区单位的大力支持下,通过长期借用、无偿提供、改造更新等方式,17个社区党组织100%解决了办公和活动场所,平均面积近80多平方米,实现了“有址办公”的目标。借助建立社区社会劳动保障工作站的契机,县委又投资32万元,为社区购置了电脑、电视机、办公桌椅等设备,有效改善了工作环境。二是积极解决社区党组织活动经费和人员工资问题。在县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社区书记、主任月工资按公务员工资按时发放,其他社区党务干部工资全部纳入财政预算,月补贴每人不少于300元,县委还议定了将社区党组织活动经费按照每年1万元的标准,纳入了财政预算,按时拨款,达到“有钱办事”的目标。每年由县委组织部从县管党费中专门拨款为社区党组织订阅《黑河日报》、《社区党建》、《党的生活》等党报党刊,并补充部分党建经费,为社区党组织开展工作提供了可靠保障。
3、强化社区党组织地位,赋予合理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