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城振兴歌声正嘹亮 **市是黑龙江省东北部中心城市,辖两个县级市、四县、四区。境内有21个省属大型国营农场、2个森工林业局。全市幅员面积3.2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44.7万。在解放战争时期,**被誉为“东北小延安”,解放后建设成为老工业基地和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为共和国建设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传统老工业基地共有的结构性、体制性矛盾日益凸显,国有企业纷纷陷入危困,财政状况捉襟见肘,就业和再就业压力日益增大。多年来,**市委、市政府几届班子励精图治,带领全市人民奋力改变落后面貌。尤其2003年市十次党代会后,新一届领导班子紧紧抓住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大机遇,确立了“努力快发展,全面建小康,实现‘富民兴佳’新跨越”的工作指导思想。围绕“富民兴佳”新跨越奋斗目标,全市上下凝神搞建设,合力抓发展,在广袤的三江大地上奏响了大发展、快发展的雄伟乐章,让古老的佳城升腾起崭新的希望。经过几年的奋力拼搏,**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2008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实现236亿元,同比增长11.8%,增幅是近年来较大的一年。今年以来,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继续保持良好势头,1-9月份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0.8亿元,同比增长11%,全市呈现出人心思上、人心思发展的积极态势。 “无工不富,**要大发展,必须首先集中全力解决工业经济的发展问题。”按照市十次党代会的部署,全市“三力合一”,打响了抢抓机遇、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攻坚战。 抓住工业经济不振这个症结,**市十次党代会提出了“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突出抓民营、集中力量抓项目”的经济工作思路,以项目建设为载体,把全市上下力量统一到工业立市、工业兴市、工业强市上来。一是通过扩大招商引资借助外力,推进项目开发和建设。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振兴的载体,把招商引资作为项目建设的突破口,连续两年确定为招商引资年和项目建设年,采取了一系列引商、安商和富商的政策措施,**经济发展环境明显改善,开放度和吸引力极大提高。2008和2008两年中,先后有福州、江阴、台州等70多个团组专程前来考察洽谈,先后有华电集团、大连海昌集团、新希望集团、中国蓝星化工集团、河北宝硕集团、广东华泰铝轮毂公司、新加坡丰益集团等几十个大企业、大集团与**市合作开发建设了60万千瓦发电机组改造、港粮小区开发、黑龙化工产权改革和新产品开发、农用塑料生产基地建设、铝轮毂生产线改造、30万吨水稻加工及产业化基地建设等众多大项目。2003年以来,全市新建千万元以上项目102项,总投资149.5亿元,截止2008年9月完成投资119.6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39个,总投资额126.5亿元,已完成投资97.7亿元。这两年是**历史上项目建设规模最大、投资额最多的时期。二是通过搞活现有企业增强内力,提高工业经济运行质量。针对改革滞后、技改不足问题,**加快了企业改革、改组、改造步伐。一方面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把活力增强。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以开放式招商改制为主要形式,以职工安置为着眼点,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对佳纺、亚麻、糖厂、精编厂等一批积重难返的企业实行国退民进的产权改革。2003年以来,全市先后有203户企业列入了改革计划,目前已完成改革40户,另有70户企业已进入实质性操作程序,先后剥离不良贷款141亿元,一大批企业以民营姿态重新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