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置21名特困职工在养殖场养猪,每月收入500元,使这些特困职工实现了再就业。二是技能上帮。城市特困职工下岗后,往往因为缺少必要的知识技能,无法实现再就业,致使生活长期处于贫困状态。帮助他们掌握必要的生产技术,提高知识文化水平,逐步走上自力更生的脱贫道路,是扶贫解困的根本。为此,我们大力加强了再就业和创业培训工作,建立了市级创业培训和再就业基地34个,劳动预备制定点培训基地33个,建立了以创业培训中心、再就业培训基地、就业训练中心、技工学校为主,社会各类培训机构为辅的培训体系。同时,为了使特困职工创业技能和实践相结合,进一步提高创业人员的实际创业能力,我们组织各帮扶单位创建了创业孵化基地,组织经过syb培训的人员到孵化基地进行实践学习,目前经过syb 培训的353名创业人员,分别到孵化基地进行了孵化,全市涌现出创业小老板1482人。三是渠道上帮。我们积极组织帮扶单位和个人为困难职工创业和再就业寻找渠道。在拓展市内创业和再就业渠道的基础上,我们还把帮扶的视野拓展到市外。我市佳纺原销售公司经理王振华自砸国企“铁饭碗”,纵身商海,埠外创业,创办了华宇物流集团,在物流领域中创造了从零起步到国内100强中第2的业绩。我们借助这一渠道,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和困难职工走埠外创业和再就业之路,目前我市在埠外创业的物流企业已达100多家,有近万名特困和下岗职工通过埠外就业实现了脱贫。 四、搭平台,为特困职工创业和再就业提供有力支撑 特困职工创业再就业最重要的是靠自身努力,同时也离不开外部条件的支持。为此,我们着重从两个方面为帮扶对象创业和再就业提供支持。一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我们积极为特困职工创业和再就业提供各种优惠政策和条件。去年我们出台了全市创业行动有关优惠政策,降低了特困职工创业门槛。重点为特困职工在从事创业、再就业的经营,子女就学、看病医疗、小额借款、创业培训、职业介绍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一年多来,已为4012名下岗失业人员办理了再就业优惠证。工商部门为2369名从事个体经营的下岗失业人员减免相关费用291.7万元;税务部门为2369名持再就业优惠证的下岗失业人员减免409万元;卫生、烟草等部门为下岗失业人员减免行政收费195万元,使特困职工通过享受优惠政策有了创业发展的基础。另一方面,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为了解决特困职工有创业愿望而无创业资金的难题,我们在资金上提供大力支持。特困职
工持再就业优惠证可享受2万元小额借款外,我们又多渠道筹集150万元资金,成立扶持特困职工创业和再就业基金,规定凡是“一帮一”帮扶的对象,有项目、有担保人,上项目时每人还可享受3000元无利息的小额借款,目前已为410人提供了小额借款,借款达120多万元。特困职工崔英明是原**电视机厂的下岗职工,为了创业,他四处拜师学艺,掌握了食品加工技能,但苦于无资金而无法创业,我们为其提供了小额借款,使其创建了食品加工厂,不仅自身实现了脱贫,而且安置下岗职工50多人。 虽然我市在“一帮一”工作中做了一些工作,但与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和**改革发展、稳定的实际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全省会议精神,学习借鉴各地先进经验,把“一帮一”工作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