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济”转变到“我要创业”上来。在引导困难职工转变观念上,我们着重引导其破除小事不愿干、苦事不肯干的旧习,确立只要快脱困、能致富就什么都能干的艰苦创业的观念;破除计划经济形成的依赖思想,确立自己的梦自己圆,在市场经济中实现自我发展的自立自强观念;破除只有端“铁饭碗”才算就业的传统认识,树立临时就业、阶段就业、弹性就业等灵活就业也是就业的观念。通过观念的转变,使一大批帮扶对象走向自我解困、自我脱贫之路。市工商局干部徐明阳包扶对象刘月兰生活十分困难,但其儿子下岗后只想找好工作,苦、脏、累的工作不肯干,在徐明阳多次深入细心的思想工作下,刘月兰的儿子终于放下架子,走上了蹬三轮车的脱贫之路。二是舆论引导。我们结合“一帮一”扶贫解困工作中如何引导职工创业和再就业,采取多种形式,加大了思想动员和舆论宣传力度,营造了鼓励、引导职工创业和再就业的浓厚舆论氛围。全市各级各类新闻媒体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通过开辟《创业再就业行动访谈录》等专栏分别对创业和再就业作了系列报导。全年编发稿件126篇,市“一帮一”办公室制作了全市职工创业再就业行动专题片,广泛进行宣传。通过开展“‘一帮一’创业再就业行动怎么干”大讨论,组织创业再就业明星进行巡回演讲等多种行之有效的宣传教育和思想发动,在全市形成了创业光荣的浓厚舆论氛围,进一步激发了被帮扶特困职工创业再就业的欲望,有力地推动了“一帮一”扶贫解困工作的开展。三是典型引路。为了使帮扶对象学有榜样、赶有目标,我们在去年年初和今年4月份,通过层层选拔,推选出全市“十佳创业明星”、“十佳创业带头人”和“创业十佳民营经济先进集体”,并召开了专场事迹报告会,让创业明星进行现身说法,并通过电台、电视、报纸等煤体广泛宣传,在全市引起强烈反响。特困职工宋丽霞下岗后,接连遇到爱人去世、外债沉重、女儿上学费用大等困难,在社会家庭生活的重压下,曾经有过绝望的感觉。在先进事迹的感召下,他先是干起了食杂店,又创办了超市,现在每年利润多达几万元,彻底摆脱了贫困。四是成果引示。为了使更多的困难职工走上自我解困之路,我们大力宣传和展示“一帮一”帮扶特困职工成果,市创业办公室和分项创业办公室先后利用**市三江国际旅游节、国际贸易洽谈会及国庆节时机,举办了创业成果展、职工创业“百家店”成果信息展示会、下岗职工创业精品项目产品展销、职工创业展销大厅等7次展销活动,吸引帮扶干部、特困职工4万多人进行参观和购物。许多帮扶对象通过创业成果展示,加入了主动创业解困的行列。市规划局党委副书记邵树阳领着帮扶的一建公司下岗职工张景吉观看了创业成果展,使张景吉深受触发,在邵树阳的资助下,他考取了锅炉上岗证,找到了一份烧锅炉的工作,生活有了保障。 三、帮创业,为困难职工创业和再就业拓展空间 为了使困难职工能够创业、有业可创、有业可就,我们采取多种方式大力拓展困难职工的创业和再就业空间。一是项目上帮。在特困职工创业再就业中,有的特困职工有技能,却苦于无资金、无项目,有的帮扶单位有资金无项目,有的特困职工有项目无资金,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通过多途径、多渠道广泛征集创业项目,还与全总开通了创业项目网,定期不定期的收集全总提供的信息,目前已收集适合特困职工创业再就业,具有发展前景的项目2233个,包括工业、种植、养殖、三产服务等行业。省和佳市物价局帮扶佳市第二建筑公司60名特困职工准备投入资金帮助二建特困职工再就业,苦于不知项目,市“一帮一”办公室得知情况后,从项目库中选择了养殖、种植食用菌、小加工业、社区服务等7项,供他们参考,最后确立了在桦川县星发牧业养殖场投资2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