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保证了场镇清洁卫生,恢复了河流的清澈。目前,xx乡场镇硬化工程已全面结束,实现了场镇的干净整洁、美观有序。 2、群策群力搞好公路建设。在筹资问题上,通过开展 “顺民意万众倾力建砼道,谋发展八方深情泽xx”的万人志愿签名活动,发动干部职工带头捐款,群众自发捐款,同时,给在外工作人员和外出务工人员发出公开信500余封,广泛宣传动员,收到了良好效果。截止2008年12月底,先后收到了社会各界人士捐款近100万元,其中敬老院的五保老人也将自己平时的积蓄300余元主动捐献出来。 为了将华白公路改建硬化工程真正办成人民满意工程,乡党委政府成立了工程建设指挥部,书记、乡长现场办公,协调各类矛盾。并请来专业技术人员严格按照县交通局的设计图纸和结构要求进行施工,同时,成立了以乡长为组长,村、居民代表为成员的施工现场质量稽查队,对三个承包段进行质量监督,将责任落实到人,发现问题及时整改,防止偷工减料,确保工程质量。在三个多月的施工建设中虽然遭受了“7·8”特大洪灾,多处刚建好的工程毁于洪流,其中龙滩段河堤遭到了严重冲毁,2000多米河堤被冲垮,公路变成了河道。面对百年不遇的巨大洪灾损失,xx人没有被困难吓倒,乡党委、政府带领全乡人民不等不靠,昼夜施工,保证了群众的出行和物资的运输。通过努力,路基工程已于2008年10月底全面结束,目前已硬化2公里,虽然没有完成年前竣工的既定目标,但是该工程已被列入“国家2008年通乡公路硬(油)化工程项目”之一,其资金缺口得到了解决,整个工程有望在今年5月1日前全面竣工。 三、几点启示 华白公路改建硬化和场镇建设,让xx乡人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我们从中也得到了几点启示: 利民理念是先导。亲民、爱民、为民、利民是党的执政理念。“群众利益无小事”。乡党委、政府倾听群众呼声,把解决群众的疾苦作为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正是基于这样的思想认识,在公路硬化和场镇建设中任何一个环节,都从群众利益出发,从大局着眼,从小处着手,考虑得十分周到,严谨慎密。群众正是从中感受到党政的关怀、组织的温暖,进而拥戴党委政府。在2008年年终群众代表座谈会上,大家赞不绝口, 77岁高龄的老党员程来信指着政府墙上“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标语,点头称赞道:“这届党政班子是正二八经的在给我们群众办实事,搞了这么多的建设出来,让我们大开了眼界”。 完善机制是保障。公路硬化、场镇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牵涉体制、体系、机制问题。乡党委、政府从体制入手,对公路硬化和场镇建设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实行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管理体制,并建立与之相配套的组织动员、民主管理、社会参与、资金筹集机制,进而实现了“指挥顺、政令畅、效率高”的目标。当看到摆在眼前的建设成就和帐务明细的公示栏,群众觉得他们的血汗钱一分一厘都用在了建设上,使在了刀刃上,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了。 依靠群众是根本。群众是建设的主体。只有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尊重群众,把群众的智慧、力量、积极性、创造性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才能确保各项建设的顺利进行。我们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搞好调查研究,集中群众智慧,推行村民自治,实行民主决策,将政府与群众的积极性有机统一,将政府的要求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在具体工作中,如场镇规划、资金筹集等,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在公路改建中及硬化中,我们共筹集资金近100万元;在场镇硬化上,居民按自己的门面宽度,自发筹资达120万元。整个建设过程中,全乡无一上访事件,实现了群众、政府双满意。 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心中时刻装着群众,对群众充满无限真情,把人民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