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了70862个企业名称登记信息、16863个企业登记信息、24796个体工商户登记信息、1390条广告发布登记信息、413条经纪人登记信息。 此外,我局还于2002年建立了“12315”申诉举报电子平台系统。通过电子平台,我们不仅可以直接受理消费者的投诉,还可以利用电脑进行消费投诉自动受理,并自动记录相关资料和数据,提高了工作效率,得到消费者的好评。 (四)建立市场主体电子“经济户口”管理系统,提高对市场监管的效果。 为加强对各类经济主体的监管工作,我局制定并实行了《xx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经济户口管理制度》,各级登记管理机关将办理设立、变更、注销登记等企业、个体工商户的基本情况录入电脑,并通过信息网络系统分别传送到企业和个体户所属的工商所,使基层工商所对本辖区的各类市场主体登记情况心中有数,真正做到“底数清、信息准”。基层工商所充分利用“经济户口”的信息,运用对市场主体的监督管理职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增强了管理的主动性和连续性,促进了市场监管职能到位。 五、信息化建设中的一些经验和体会。 我局的信息化基础设施从90年代初期简单的几台电脑开始,发展到今天具有一定规模的、现代化的计算机信息化管理系统,是自治区工商局正确领导的结果,也是全局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下面是我局在工作中的一些体会: (一) 加强领导,是信息化建设取得实效的关键。 领导重视,信息化建设才能真正得到发展。局领导高瞻远瞩,从1996年开始,就考虑到了全局的信息化网络建设。首先,建立健全了相关的组织机构。我局成立了由主要局领导亲任小组长的xx市工商行政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管理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协调全局的各项信息化建设工作,加强对信息化建设的领导,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其次,集中人、财、物力重点加强信息化建设。在公务员编制紧张的情况下,我局于1996年向社会公开招聘了1名计算机应用专业工程师,并抽调几名技术骨干力量组建了电脑室,负责信息化建设的具体实施工作。同时,选拔一些政治思想好、知识层次高(学历在大专以上),责任心较强的同志分别在市局各科室、工商分局和工商所担任计算机应用专职人员,配齐配强信息网络工作人员。此外,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逐年加大对信息化建设投入的力度,为各级工商部门逐步配置了电脑设备,并多次对原有的残旧的电脑设备进行更新,建立了覆盖全市工商系统的计算机网络。 (二)建立及执行相关的规章制度,是信息网络系统正常运作的重要保障。 为确保我局的信息网络系统不受各种人为因素而影响正常使用,我局十分重视对计算机设施及其网络的维护和对相关人员的监督管理。一方面,组织人员对各部门使用计算机及网络的情况进行定期、不定期的检查,要求大家认真贯彻执行自治区工商局制定的《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规定》、《办公自动化系统管理规定》、《机房专用空调及电源使用管理规定》、《硬件维修管理规定》、《数据备份与恢复程序及系统应急预案》等规章制度,对违反相关规定的人员及部门进行通报批评,造成严重后果的还要进行相应的赔偿和处理,并追究相关领导的责任。另一方面,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本局的《电脑室管理规章制度》、《电脑室保密制度》、《计算机操作人员守则》、《“12315”呼叫平台管理规定》等规章制度,对本局计算机及网络系统的薄弱环节进行了补充规定,加强管理,有效防止了火灾、泄密、设施损毁等意外事故的发生,确保计算机网络系统运转正常。 (三)坚持统一规划与自主开发相结合,是提高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