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要结合年终考核对各村进行排队,逐个登记造册,选好配强村级领导班子时采取由村干部述职,村民代表大会评议,民主生活会组织考评等方式,普遍对村级班子的整体情况进摸底,将一批群众公认、政治立场坚定、有一定文化素质、头脑灵活、思想坚定的党员选进村领导班子。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整顿任务,本着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先解决什么问题的原则,分村施策。对工作靠上级催、包村干部帮助才能勉强完成任务的班子,采取绩效挂钩的办法解决问题;对工作遇事绕道走、瞻前顾后的班子,给予必要的撑腰壮胆和帮助;对结构不合理、配合有问题的班子,通过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组织村民代表评议村干部的做法,消除隔阂,化解矛盾,必要时进行组织调整,2003年我乡对白依沙克、栏杆、等村的支部书记、村长、支部副书记进行了全面调整;对站(所)领导的选拔引入了竞聘上岗机制;二是合理设置支部,进一步优化班子的知识、年龄结构。将农机站和林管站调整建立为两个党支部;将水管站和自来水公司合并成一个党支部,将机关党支部、政府党支部合并为一个支部。通过党委一班人认真调查摸底,全面系统的整顿,解决了各支部领导班子成员年龄偏大,工作能力不强,缺乏凝聚力和战斗力等问题。使村级领导班子成员的平均年龄由2000年的45岁下降到现在的39.6岁。加速了村级班子的年轻化、知识化进程,为新形式下开展农村工作打下了坚实的组织基础。2003年我乡把86名素质好,能力强,敢于吃苦的机关干部派到各村挂职,把村级有综合工作能力和素质高的干部大胆选调到乡机关工作。从而极大的调动了广大干部的积极性。对村上遗留问题较多,工作迈不开步子的班子,派驻工作组协助工作,限期解决问题。三是阵地建设水平得到全面提高。采取由乡里筹一点,村里集一点,个人捐一点的办法,2000年以来,共筹资金55.4万元,为我乡兰干、萨依、迪汗拉、奥提亚克、铁提村新修建了办公阵地,目前,全乡16个村的办公场所都是砖混结构,总面积5171平方米,其中尧勒其拉、迪汗拉、塔库提村为两层楼办公阵地。四是狠抓制度建设。乡党委通过副职包村的办法,对各村的规章制度重新进行了分类整理,根据工作需要完善了《五好村党支部创建设标准》、《五好村党支部创建管理目标》等一系列适用、管用的制度,均实现装框上墙。以尧勒其拉、迪汗拉、塔库提村为代表的一批村级制度建设示范村脱颖而出。各项工作制度的健全和完善,为规范创建工作秩序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和必要保障。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全乡16个行政村均已达到“五好”村党支部标准。 3、深入推行“4211”工作机制。在“4211”机制推行过程中,我乡结合实际,设置了党政党建、农村经济、综合治理和社会事务三个办公室。各办公室设主任1名,由副书记担任,设副主任3名,由副书记和副乡长担任。在具体运作过程中,把实行“4211”工作机制的60名干部分成两部分,以10天为一个轮换期,各办公室2/4的人员上班10天,1/4的人员参加乡党校5天时间的集中培训,1/4的人员在家安心休息5天。建立完善了《请示报告制度》、《交接班工作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周汇报月小结制度》、《干部请销假制度》和《目标责任制度》等80多个相关工作制度,认真开好“三个会议”,紧贴农村实际开展轮训工作,构建了严格的考核监督体系和目标管理机制,使各部门的示范、引导、服务、协调等功能得到了有效发挥。 不断加强和完善“五小”工程建设。2003年,我乡利用上级下拨的42万元预算内资金,并自筹资金,共计投资108万元新建了总面积598.02平方米、33间的干部公寓和120平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