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三个文明”建设 创建全国文明村镇
----***市***镇创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经验材料
***镇幅员面积为82.3平方公里,总人口为4.6万,下辖22个行政村,3个街道。2000年11月,经省政府批准,原花园朝鲜族乡合并到山城镇,“两府合一”以来,镇委、镇政府从实际出发,创新思维,扎实有效地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推进了全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近年来,全镇没有重大恶性刑事案件,无民转刑案件,无黄、赌、毒现象,无集体上访案件,无“...”非法聚集事件的发生,先后被省委命名先进基层党委、拥军优属先进单位和全省“十强镇”,2332-2003年度吉林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 2002年,被评为全国体育先进镇。2008年2月,在保持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与发展试点单位的基础上,又被国家建设部等六部委确定为全国首批重点镇。
一、创新工作机制,营造创建工作良好氛围
1、创新领导机制。我们把全国文明村镇创建活动纳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坚持每季度一次的创建工作形势分析制度、每月一次的创建工作督查制度,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共同负责,工青妇齐抓共管,形成强大工作合力,建立镇领导包片,机关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组干部包户的“四位一体”的创建活动包保体系,使创建全国文明村镇工作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2、创新制度机制。科学地制定了《**镇创建全国文明村镇工作总体规划》及《**镇创建全国文明村镇工作实施方案》。结合中心工作,坚持把创建工作纳入全镇经济工作上来,紧紧围绕“强镇裕民”这个目标协调动作。镇属部门、单位和各村结合实际,都因地制宜地制定了本单位创建规划,把创建工作纳入到干部岗位责任制,实行量化指标与三级干部的政绩、奖金、工资挂钩,为创建工作了提供制度保障。
3、创新投入机制。“两府合一”以来,我们有计划地按照《***镇创建全国文明村镇工作总体规划》,筹措资金1.4亿元用于创建基础工作,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备合理。镇区房屋开发近8万平方米,硬化道路60多公里,先后建成了高标准的灯光篮球场、老年门球场等一批文体设施。去年,投资300万元,兴建了高标准的占地60亩的群众文化广场,为人们休息娱乐提供了场所。目前,为教育工作累计增加投入20多万元,节约教育基础建设资金180余万元。投资3万元用于建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体系,建立有效工作机制,全镇未成年人犯罪率低于4%。投入24万元,用于健全全镇卫生保健网络,建立新型合作医疗体系,落实卫生防疫措施,提高了群众健康素质。
二、改进工作方式,确保创建工作扎实有效
第一,活动引导。我们坚持以活动为载体,使创建工作深入人心。开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学习教育活动。以东花园、五里堡村为试点,举办形式多样化的教育活动,由村到组,由组到户,由户到人,使公民道德教育全面辅开。 深入开展“争创十星级文明户”活动,全镇“十星级文明户”达到35%以上。每年两次 “送政策、送法律、送科技”下乡活动,定期举行电影周、科普大集等活动,老年门球赛、全镇蓝球赛、“三株杯”象棋赛、妇女“双学双比”活动等群众性文体活动丰富多彩。军民共建活动扎实开展,1996年,山城镇被评为吉林省拥军优属先进单位。2003年,被评为吉林省双拥工作先进集体。在驻镇窗口单位广泛开展了争当“岗位明星”创建服务活动,各职能部门服务质量有明显提高。各项活动的开展,使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