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一事一议、民主协商”的办法,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依靠群众自己的力量解决农村小型水利建设的组织方式与投入问题。二是民营兴水利。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按照“谁建、谁有、谁用、谁管”的原则,以资本运作为核心,以利益驱动为纽带,吸纳民间资金为资本,转化民间土地、物资、人力、技术等资源为资本,共同建设水利工程,开发水资源市场。目前,全省民营水利发展势头良好,尤其是中小水电资源的开发十分火爆。全省在建和协议开发民资水电项目总投资达148亿元,装机达208万千瓦,相当于1949年以来建设装机的总和。三是民众干水利。尊重和发挥人民群众在农村小型水利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坚持民主、行政、市场手段一起上,通过深入发动、周密组织、严格督办,取得了良好成效,不少地方再现了多年少有的万人干水利的大场面。今年,省委、省政府作出决定,粮食主产县暂时保留“两工”,并主要用于水利建设。前不久,我们又报请省政府同意,以省政府办公厅文件下发了《关于大力促进“三民水利”发展的通知》,对“三民水利”的规划布局、质量监控、管理机制、投入政策、用工管理、组织领导以及配套政策等,都提出了明确的意见和要求,对引导、规范和促进全省“三民水利”健康发展必将产生积极推动作用。
三、狠抓水利三项改革,努力完善基层水利发展体制机制
水管单位体制、水价和乡镇水利(水保)站“三项改革”,是事关基层水利事业可持续发展及水管单位良性运行的长远大计。对此,我们高度重视,像抓防汛抗旱和工程建设一样狠抓水利“三项改革”,确定了深入调研、制定方案,办好试点、积累经验,重点突破、稳步推进,以人为本、有情操作的改革思路,积极稳妥推进改革进程。
第一,知难而进地深化水管单位体制改革。湖北水管单位众多,水管体制改革任务繁重。为此,我们采取专班负责、宣传发动、调查摸底、制定方案、办好试点、稳步推进等步骤和方法,精心组织实施,全省水管体制改革总体进展较好。目前,有水管单位体制改革任务的16个市(州)已全部出台改革实施方案,正在组织实施;全省589个水管单位已有42个完成定性定编方案的编制工作,其中省管9个单位已完成5个,1个定性为公益性、4个定性为准公益性,省市4个共管单位全部定性为公益性,已累计定编5474个;剩下4个省管水库管理单位定性定编方案报省政府待批;部试点单位漳河工程管理局和樊口泵站管理处已完成定性定编并落实了有关经费,内部改革已全面展开;16个省级试点单位都制定了工作计划,有5个单位的改革方案报当地政府待批。在改革过程中,我们有四点体会。一是必须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改革是利益的调整,肯定是难事。尤其是水管单位体制改革更是难上加难,但又势在必行。因此,必须把统一思想认识放在第一位,克难攻坚抓改革,理直气壮抓改革,不能有丝毫的犹豫观望。二是必须带头公关,争取支持。为争取政策、编制、经费等,我们反复向省领导、厅局领导甚至厅局部门负责人汇报情况、解释说明,一次不行,下次再来,不达目的,决不罢休。我们的信念就是“不为个人私利,只为事业发展,个人没有什么失面子的事”。同时,厅领导还利用到地方检查工作之机,主动与当地党委、政府领导协商有关事宜,推动地方水管体制改革,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是必须办好试点,树立样板。试点办好了,可起到极好的引导推动作用。四是必须讲进度,求质量。进度固然重要,质量更要保证。针对有些地方为求进度,违背实际、不讲质量的现象,我们及时制止,甚至不惜推倒重来。在出台省级改革方案时,为一条保险政策问题,与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协调一个多月,为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