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州农村基本情况;主要经验和做法这几个方面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加强领导,健全机制,狠抓农村防火工作“八个落实”;整合资源,拓宽渠道,全面加强以农村“三大法宝”、“五大改造”为主的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消防队伍组织力量建设,充分发挥农村消防队伍在灭火救灾中的作用;以点带面,逐步推进,深入开展农村消防试点建设工作等,具体材料请详见下文:
农村消防工作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力保障。多年来,*省*州广大农村由于受历史、经济、地理和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始终难于摆脱农村火灾的困扰,始终属于全省及至全国农村火灾的重灾区。有这样一种说法:“全国农村火灾看*、*农村火灾看*”。为切实有效遏制农村火灾的发生,确保农村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近年来,*州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村消防工作,把农村消防工作纳入政府重要工作议事日程、纳入各级政府领导干部工作目标考核,落实防火安全工作责任制,总结和推广了农村防火工作“三大法宝”、“四个结合”、“五大改造”、“八个落实”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经验措施,进一步从根本上扭转了农村火灾的高发势头。
一、*州农村基本情况
*州地处*省东南部,辖15县1市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全州总面积3.0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60余万,共206个乡(镇),3549个行政村,50户以上自然寨3922个。其中100户以上自然寨多达1478个,乡村总户数89.77万户,360多万人,居住着33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361.63万人,占总人口的81.87%,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地区。全州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个、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3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名录19项、省级名录123项、州级名录123项,国家级艺术之乡6个、省级艺术之乡38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个;省级历史文化名镇3个,“*区*村寨”和“*六洞、九洞侗族村寨”被列入全国35个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是文化旅游村寨、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富集地”,素有“歌舞海洋”、“百节之乡”、“生态王国”的美誉。
然而,在自然风光秀丽多姿、人文胜景绚烂古朴、民族风情浓郁独特的苗乡侗寨背后,却隐藏着不容忽视的消防安全问题。*州农村82%房屋为木质结构,耐火等级低,且依山而建,密集程度大,火灾风险高,又加上村民长期形成的楼上用火习惯和农村消防基础设施差等原因,农村火灾事故发生频繁。据统计,20*—20*五年与*—20*五年相比,农村火灾平均起数由100.4起下降到64.6起;农村重特大火灾平均起数由6起下降到3.2起。但*年至20*年间,平均每年发生农村火灾80余起,直接经济损失2000多万元,有520多户250o多人因火灾重返贫困。
二、主要经验和做法
面对长期以来严峻的农村火灾形势,*州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单位部门高度重视农村防火工作,始终把加强农村消防工作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决“三农”问题和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民心工程来抓,立足实际,多措并举,于20*年制定出台了全国第一部农村消防法规《*苗族侗族自治州农村消防条例》,于2o05年编制了《*农村防火检查手册》,并先后总结和推广了农村防火“三大法宝”、“四个结合”、“五大改造"、“八个落实”(即领导责任落实、组织制度落实、安全防范措施落实、教育培训落实、隐患整改落实、宣传工作落实、消防器材配备落实、达标验收落实)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经验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