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范围、职责权限,查找相互之间存在的职能交叉、重叠和职能不清等问题,杜绝因职责不清而产生的推委扯皮现象。同时,要认真梳理集团公司及各矿(公司)的各种管理制度,消除因制度撞车而产生的管理盲区。集团公司可以以基础管理较好的矿井(公司)为起点,以提高效率,杜绝浪费,确保安全为目的,选择一家基层单位作为试点单位。查找问题的重点要放在对业务流程的优化上,看一看衔接是否合理,劳动组合是否合理,外部环境是否优化,以及人力资源、材料管理、工作时间、信息资源是不是得以充分利用等等,要认真分析,彻底解决工作中存在的不科学、不合理的问题。
第二,优化工序流程和劳动组合,积极做好工序的闭合管理及生产力的合理配置。按照精细化管理的指导原则,在试点矿井(公司)对工序流程的进行根本性的再思考和彻底性的再设计,从而实现成本控制、质量达标、生产目标、安全动态管理等戏剧性的再变化;优化配置人力资源,使一、二线人员和采掘队伍不断适应生产的需要,最大限度的提高劳动生产率。
第二,建立生产现场的科学管理。在生产单位实行“7s”现场管理,即: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培养悟性、重视安全;实行看板管理与定置管理、走巡管理的形式相结合。在工作现场及班前会议室、办公室等全面推行“7s”现场管理,亮化工作现场:在工作岗位、工作面、会议室,车间班组。在所有工作场所,设立目标管理看板,使每日工作任务、目标、质量等清晰可见;在基层区(科)室实施的定置管理,划定图板、牌,实行文明生产,由各基层单位的管理人员深入生产现场,进行动态监督检查,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及时解决问题,纠正错误的管理方法。通过这些生产现场管理的基本运用,各单位的生产现场才能井然有序,有条不紊,才能营造出文明生产和安全生产的良好氛围。
第三,建立目标分解及考核激励体系。煤矿企业的生产现场很特殊,生产战线长,点多面广,要根据自身的工作特点,详细制定精细化管理的考核细则,认真分解目标,实行动态管理,动态考核,做到软指标硬化,硬指标软化,真正体现定性标准化,定量数据化,考核绩效化的效果,充分发挥激励机制的导向作用。
在各矿井(公司)建立精细化管理“三帐”,在生产一线建立“三卡一帐一表”的目标分解及控制体系。“三帐”即:董事长(矿长)与副总经理(副矿长)建立生产总帐;副总经理(副矿长)与各分管单位建立目标分帐;各单位与班、队长建立目标明细帐;工作任务由年度分解到季度、月度、日,分解到总经理、副总经理、科(区)长、班队长。目标分解,落实责任,保证各岗位、各工种的工作有规划、有组织、有安排、有指标、有责任、有落实。在生产一线单位建立“三卡一帐一表”进行日清管理控制,实现“日事日毕,日清日高”。“三卡”即:茬对茬质量验收卡、工程质量验收卡、安全质量隐患自查(排查开工)卡,卡由各采区根据实际情况自制,由专人每班每日考核;“一帐”是各采区每位员工当天材料回收台帐,反映每位员工当天当班的材料节超、奖罚分数;“一表”是各采区员工的月结综合表,记载着每位员工当月每日的工作情况。通过“三卡一帐一表”及“三帐”对生产任务等方面记录,总评每名员工和管理人员每月的工作情况,严格考核,奖优罚劣。
各矿井(公司)根据“三卡一帐一表”建立了“三工”并存、动态转换、绩效考核体系。“三工”并存,即根据员工当月的工作业绩、行为规范、成本消耗等情况,综合把员工划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每月评出优秀、不合格各五名员工。对优秀员工的收入给予上调,对不合格员工的收入适当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