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材料 >> 经验材料 >> 正文
工商局信访交流材料

食品卫生许可证等,信访人误认为应有工商部门办理却故意推诿,或是由其他部门说是应由工商部门办理而引发的信访。

三是部分信访人中存在错误心理。部分人认为依法申诉过程复杂、费用高、时间长,信“访”不信法。有人受“法不责众”、“不闹不解决,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等错误观念的影响,一遇到不符合自己意愿的事,纠集众人上访闹事,向行政职能部门施压,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三、探索工商信访工作开展的有效对策

针对当前工商信访矛盾的成因,近年来,我局领导和信访工作人员高度重视,深入调研,并初步探索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对策,建立并逐步完善预防和处理信访矛盾的长效运行机制,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我们的做法是:

(一)加强组织领导,积极构建运转高效的信访工作新格局。

几年来,我局始终把信访工作纳入重要工作,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分管局长及其他局领导为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信访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分局办公室,具体负责接访、流转、信访反馈、信访督查等日常工作;为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机关各部门按照业务工作分工和管辖范围实行“谁主管、谁负责”,各工商所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原则处理、化解本辖区的信访工作,全力推动信访工作的落实。我局领导及各部门负责人均按照“一岗双责”要求,通过职责定位,高度重视,积极配合,认真抓好我局信访工作,构建运转高效的信访工作新格局。

(二)夯实制度建设,着力建立完善信访工作的新机制。

1.建立三级信访接待处置工作机制。

三级信访接待处置工作机制即局领导接访、部门候访、基层息访工作机制。每周一我局领导轮流值班,在我局信访接待办公室排班接访,科室负责人在部门办公室候访,每周五各工商所在各基层所接访,力争将初信初访问题解决在基层,对发现的有上访倾向的苗头性问题及时向办公室报告,为周一局领导接访做好准备。今年,我局在三级信访接待处置的基础上,又在全局集中开展了干部大走访活动。

2.坚持贯彻领导包案责任制度。

在来信来访中涉及的重大疑难问题,由分管领导亲自接待、亲自包案、亲自协调、亲自督办,了解情况和做好解答,及时掌握来访群众思想动态,帮助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加大解决力度。https://

3.建立内部信访联席会议制度。

我局信访工作领导小组不定期组织相关科室、所召开信访工作专题会议,通报重大、复杂、疑难的信访事项;了解重大、复杂、疑难信访事项的办理情况和动态;对重大、复杂、疑难信访事项的处理提出对策建议;组织协调处理跨部门、跨辖区的重大、复杂、疑难信访事项;督促检查有关涉及信访处置部门处理重大、复杂、疑难信访事项各项措施的落实。

4.建立外部信访处理联动工作机制。

对我局首接的职能交叉领域的重要信访案件,我局通过书面材料向区委、区政府信访办汇报,提出建议,并通过区委、区政府召集相关职能部门召开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联席会议,与区级各部门实行信访处理联动机制,确定牵头单位和协办单位,负责联合解决接访事件,确保老百姓的信访问题能及时有效解决。

(三)加强人员培训,有效充实信访工作队伍力量。

近年来,我局对新进人员均要进行信访相关知识培训,要求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信访理念,本着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街道城区工商管理经验材料
       乡镇招商引资完善经验材料
       农村基层建设交流材料
       农村强化保险金融管理交流
       学校特岗老师交流材料
       工商局执法办案信息化交流
       共青团干部群众管理经验材料
       森林火灾管理防治经验材料
       国税局完善政务公开规范经验材料
       基层干部创新建设经验材料
     
    开展机关干部思想作风整顿心得体…
    大学生新兵代表入伍仪式发言
    县委办公室主任先进性教育会议讲…
    关爱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实施方案
    民政讲话
    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年活动努力开创…
    街道办事处安委会春节安全计划
    药品经销人员年度小结
    第八届推广普通话宣传周开幕式讲…
    林业局绿化改革发展计划
    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意见
    监管局信息公开年终报告
    气象局信息公开工作报告
    工商行政管治工作计划
    工商管理局年度工作报告
    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大会讲话
    工商管理局工作要点
    召开工商联工作大会讲话
    工商厅思想政治大会讲话
    工商行政管治会议上的讲话
    经验材料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