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热大队现有在岗职工162人,为实现“人均创收一千元”的任务,我大队干部职工积极解放思想转换观念,依据自身实际状况克服重重困难,上半年来陆续展开了煤渣制砖、批发零售雪糕、夜市摆摊卖烧烤等创收渠道,强化了自身经济活力和“造血”功能,推进了全体工作的健康、稳定发展。
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求发展
年初,我们进行了一次细致的调查摸底,发现对于创收工作,职工们的思想意识存在着三个问题:一是搞不清楚为什么要创收。受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不少职工至今还不明白背靠油田这样的大树,为什么还要自己去创收,“等、靠、要”思想严重;二是想不出来如何去创收。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而我大队干群手中所持的基本都是司炉证、化验证,所从事专业很难与市场接轨,技术优势、设备优势在市场面前几乎没有有效的途径得以施展,职工们颇有“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慨。
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将转变观念作为切入口,因人制宜地开展思想工作,理顺思想情绪,激发创收热情,依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人员情况、期望和要求,实事求是地分析,进行充分的说理教育,帮助大家转变观念,变“靠油田、靠补贴”为“靠市场、靠自己”,在竞争中找出路、从夹缝中求生存。彻底改变过去那种“文不经商、武不理财”的陈腐观念,努力克服一无资金、二无设备、三无场地、四无经营管理人员等种种困难,发动群众、集思广益,大胆探索每一条有可能带来效益的途径、渠道,为创收增效、自我超越发展夯实了坚实的思想基础,提供了良好的精神保障。
二、攻坚啃硬、改变作风谋发展
去年年底社区引入煤渣制砖流水生产线,由我们与宏海建业联营。 月 日停炉后,我大队供热一队在两个月时间里,将集中供热站几乎所有设备保养完毕,转而投入到繁重的煤渣制砖工作中。这项工作的工作量较大,每天产砖约4000块,每块空心砖20斤,平均每个职工每天需要筛出3吨多重的煤渣、沙子,装卸、搬运近4吨重的空心砖、橡胶板。起初我们没有预料到劳动强度这么高,预先安排了20个男职工轮流作业,直到干起来才意识到遇到了一块“硬骨头”,于是不管男女老少,全员上阵“开”进了煤渣场。职工们从坚实、堆积如山的煤渣堆里一锹一锹地将煤渣铲出,筛成细粒,然后一车一车地推入制砖机翻斗中,与沙子、水泥混合,再一块一块的将压制成型的空心砖装卸、晾晒,堆积起来进行养护。每个人手上都磨出了水泡,腰酸臂疼得浑身像散了架一样,体质较弱的女职工更是走路都打“飘”,有几个老职工实在“撑”不住,累倒在了岗位上。面对这样的“苦力活”,部分职工有些想不通,觉得干这种连民工也“挑肥拣瘦”不愿意干的活,一天下来10块钱都赚不到,是不是太不值得,存在着这样的一些疑问。
针对职工队伍中出现的思想波动,我们通过各种方式与职工进行了沟通交流,教育引导职工“宁可苦干,不可坐等”,“望而却步,不如相忘于汗水之中”,只有扑下身子,踏踏实实地去干,用自己的双手去创收,才能有所收获。大队领导班子也以身示范,带领机关人员多次下到砖场挥汗大干,为基层干群打气鼓劲,使职工们及时转变了观点,稳定了情绪,以“滚一身泥流一身汗,脱几层皮掉几斤肉”的干劲咬牙“挺”了下来,到目前为止,共累计造砖14万块。
三、以人为本、完善机制保发展
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活跃、最具创造力的因素。创收工作开展以来,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健全完善奖惩、分配机制,采取有力措施,较好地调动了全大队干部职工的积极性,推动了企业的发展。
月份,通过考察市场,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