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口。为了使更多的失业人员得到再就业的机会,我们千方百计与社区周边的单位取得联系,只要得到招工信息,立即就把招工名额揽到社区,让招工单位亲自到社区来招工面试、考核,同时还坚持了女工优先的原则。今年年初我们与生活园牛奶厂取得联系,该公司需要推销员6名,我们立即通知辖区13名符合条件的失业人员前来应聘,并当场接受录用单位的考核,结果5名人员被宣布录用,这5名人员全部都是女性。用这种方式安置我社区失业人员还有电工、超市理货员、售货员、学校值班员和清洁工等共19名。 三是培养树立创业和再就业典型。通过广泛宣传、典型激励及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引导广大妇女转变就业观念,树立并宣传了一批自强不息、自主择业、积极创业的妇女再就业先进典型。通过组织先进典型事迹演讲会等形式,增强了下岗姐妹创业和再就业的信心,并为动员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下岗失业妇女再就业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注重鼓励下岗失业女工多学习、多参加实践,掌握一门技能,提高自身素质。对于有一定能力的人员,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帮助他们搞好再就业经营,扩大规模,成为创业带头人,激励和带动周围的下岗失业女工。创业带头人陈,女,40岁,2002年11月下岗。她的外语水平相当好,在社区的积极引导下,失业后不忘发挥自己的才智,把爱送向社区,送给其它下岗失业的姐妹,从2003年九月至今年年初,在社区的大力扶持下,先后开办了两个双语幼儿园,共聘员工9名,其中5名都是社区的下岗、失业人员,她正下定决心,要创建一流的与国际接轨的幼儿园。 四是坚持扶贫帮困把岗位送上门。结合路街道开展的“四送”活动,给下岗失业人员送岗位、送服务。去年三月份社区再就业服务中心入户走访到杨夫妻家,得知夫妻俩都是国棉厂下岗职工,夫妻二人身体都不好,单位又不开资,孩子在读高中。看到这种情况,社区领导就对他们说:“不要着急,我们会帮助你们渡过难关的。”经过半个月努力,工作人员为其联系到一间小门市房,还免费提供了摆放物品货架子,安装了窗户,疏通了进货渠道,扶持他们开办了礼品店,满足了最低生活标准,使夫妻二人脸上露出了笑容。
三、抓好两个结合,积极开发社区就业岗位 把增加再就业岗位与提高社区公共服务水平结合起来,为群众谋实惠。通过岗位开发,深层次挖掘社区潜在资源,拓展和延伸了就业服务职能。结合社区居民的生活服务需求和女工的劳动特点,开发了托幼、学习饭桌、卫生保健服务等便民利民服务岗位;结合驻社区事业单位、政府机关服务职能的需求,开发了物业管理、卫生清洁、房屋设施维修等社会化服务岗位;结合社区公益性服务需求,开发了社区保安、保洁绿化、车辆看护等社区管理及公益性岗位。经过合理规划,路街道逐渐形成了几个较有特色的社区女工服务行业,红领巾小餐桌吸纳下岗女职工15人再就业;音乐舞蹈幼儿园吸纳9人再就业;社区卫生室吸纳11人再就业。 把增加再就业岗位与活跃社区经济结合起来,创办社区就业实体。把创办就业实体作为发展社区服务业、繁荣社区经济、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结合点来抓,积极落实各项再就业扶持政策,鼓励兴办各类社区就业实体。今年新创办的社区就业实体就有7个,涉及到卫生保健服务、家政服务、便民餐馆、送水送气、卫生保洁等各个社区服务项目,吸纳安置女工16人。 截至目前,全社区的再就业工作呈现出了勃勃生机,《再就业优惠证》发放23个,安置下岗失业人员103人,其中安置女工76人,为社区稳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我们的成绩与上级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差距,我们将以这次会议为起点,在区劳动就业部门和街道的关心指导下,继续扎实努力,创新工作方法,全面推进社区就业再就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