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养殖大多集中在村庄内部,由于排污设施建设滞后,畜禽粪尿横流的现象在我区农村随处可见,畜禽养殖污染也进一步恶化了我区农村生态环境。
4、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规模及“三品”档次不高,还没有形成品牌效应。
5、拉动生态农业发展的绿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数量及规模不能适应生态农业进一步发展的需求。
6、农业科技开发与推广体系、农业信息网体系和农业产业化服务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四、对策建议
虽然,我区在治理农业环境,发展绿色农业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如配套法规措施还不健全,资金投入还不足,保障机制还不完善等,必须采取措施予以改进。为此,我们要进一步提高对生态环境建设保护和农村环保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部门协作,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第一,注重产业提升,推动农业发展生态化。要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重点抓好高毒高残留农药的检查管理,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建立产业化与标准化互促互动机制,强化检测体系建设,加强对农业投入品、市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实现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监控;借助丰富的生态资源和旅游资源优势,努力找准农业经济、旅游经济的结合点与突破口,大力推进休闲观光农业和“农家乐”旅游业;围绕城郊农业发展,培植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强绿色营销,培育绿色农产品市场,推动绿色消费,形成消费环节对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的促进机制;加快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积极开展绿色农产品和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的认定、申报工作,打响绿色生态品牌。
第二,注重污染治理,推动畜禽养殖清洁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涉及面广、情况复杂、困难多、压力大,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针对我区畜牧业发展情况,我们要以实施沼气工程为抓手,以生态养殖园区建设为载体,加强畜禽排泄物整治,积极推广“畜禽-沼气-作物”等生态农业模式,推动畜牧业向小区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实行清洁化生产,提高粪尿利用率、处理率、使用率。
第三,注重综合整治,推动农业环境生态化。通过再宣传、再发动,加强农业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推动农业产业循环式发展,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提高农膜回收率和降低秸杆焚烧率,增强农民的环保意识,使生态建设成为全区人民共同参与的自觉行为;继续实施“沃土工程”,大力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加强地力普查和地力增肥,调整和优化用肥结构,鼓励和引导增施有机肥,降低化肥使用量,努力提高耕地地力和土壤环境质量;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工程,加快低产田改造步伐,提高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加大高毒高残留农药的查禁力度,加强植保新技术和替代农药的开发推广;加强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实施综合防治工程;提倡使用可降解地膜,提高农用薄膜回收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