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以县政府文件出台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筹措和使用办法,在上级养护补助投资的基础上,县里又多渠道筹集公路养护资金,制定了农村公路养护县里拿大头,乡里拿中头,村里拿小头的筹资办法。首先明确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专项资金,足额用于农村公路养护,同时在县财政极度紧张的情况下,把农村公路日常养护资金列入县财政年度预算管理,去年县财政已纳入预算用于拨付农村公路日常养护资金164万元。今年,这一政策仍然不变,并随着农村公路的不断增多,有增无减。这笔资金的投入,使县公路平均每公里达到了3000元,乡村公路平均每公里达到了1200元。在此基础上,对于县公路的大中修工程和水毁恢复工程,根据工程量大小,财政追加投资。其次是充分发挥乡村两级爱路护路的积极性,乡政府和村委会从工矿企业、民营企业和乡村自有资金中自筹一部分,并设专户专帐,把资金集中起来,用于农村公路养护。遇到雪封、水毁等情况,以村为单位组织群众集中突击;对乡村公路的大中修工程和文明路建设工程,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来完成,县财政予以补贴。比如今年春天,县开展的农村公路“三化”建设工程,全县共绿化里程380公里,栽植苗木54万余株,县财政用于土地补偿、苗木采购、优良工程奖励等支出多达145万元。因此,县的养护投入再加上省市补助,基本上可满足农村公路日常养护需求。
二是管理问题。公路管理工作,尤其是农村公路管理工作,非常之难。难就难在农村公路分散到各乡镇村庄,而且公路分布广、战线长、过村路段多,情况复杂,侵占损害路产路权行为时有发生。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实行了“统一领导、分级负责、行业指导、科学养管、统分结合、包养到人、依法治路、保障畅通”的办法。县委、县政府成立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领导组,由一名县委副书记任组长,一名副县长和一名政协副主席任副组长,吸收有关部门参加,整合力量,对农村公路养管工作统一领导、指导,对重大问题及时进行研究决策。县交通局设立副科级建制的农村公路管理所,由一名副局长兼任所长,以每30公里一名管理人员配备编制,人员工资纳入财政预算,具体行使行业指导、协调、监督、检查等职能。乡镇人民政府设立农村公路管理站,站长由一名副乡镇长兼任,配备1-2名管理员,人员由组织人事部门考核录用,占事业编制,纳入财政预算,对上隶属乡政府,对下负责本乡镇所辖村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各行政村设兼职农村公路管理员,由村支部书记或村主任兼任。各村村民委员会都出台了《护路公约》,由此形成一竿子到底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网络。
三是机制问题。资金基本解决了,机构人员设立了,如何来具体操作、确保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目标的实现呢?我们的具体做法是日常养护包养到人,路面养护专业施工,养护质量全面考核,优良次差分等兑现。也就是一般性的路基、路面养护面向社会,进行公开承包。路面挖补罩面等中小修工程,由交通局下属的有专业养护资质的筑路工程队来完成。对于大修工程或投资达到50万元以上的改扩建工程,按照有关招标规定,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面向社会择优出包。从去年开始,全县12个乡镇325个行政村,全部推行了公路日常养护招投标制度和大中修工程项目出包办法,使县农村公路养护工作一步到位,步入了市场化轨道。为确保养护质量,县采取权力上交的办法考评。也就是县公路养护的质量,以市交通局全面检查和省公路局抽查结果为准;乡村路养护质量以县交通局全面检查和市交通局抽查结果为准;养护合同款的兑现,以实际检查考评结果为准。为落实鼓励机制,全县12个管理站开展流动红旗竞赛活动,以此促进全县农村公路养护质量达标创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