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隐患。从公路对促进一方经济的现实作用看,目前全县年产380万吨左右的原煤、1.5亿公斤的粮食以及其它货物和农副产品,主要通过公路来运输。目前年货运量达4600万吨,县乡路已日益承担起县域经济大动脉的作用。特别是随着“两厂两矿”和阳煤集团六矿两大项目的上马,全县原煤生产量将很快上升至1200万吨,年货运量将达到8900万吨,农村公路的巨大作用将日益显现出来,如果道路不畅将直接制约县域经济的发展,其损失是不可估量的。
从农村公路对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看,目前全县6条主线,12条支线已全部开通了公交车,延伸到了90%的农村,涉及农村人口20多万人。全县5个公交公司配备公交车100辆,总座位达2000多个,公交车行驶密度最大的线路县城至高叶底段,每隔20分钟一趟;流动人口少,行驶密度较小的线路,也达到了一小时一趟。县农村公交车年客运量达177万人次,旅客周转量达4655万人公里。公交车的开通,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加快了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形成和发展,促进了农村各种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了农村劳务输出,为全县农村经济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为农民发家致富带来了诸多机遇,一个以县城为中心的半小时经济圈已经形成。而一旦路毁车停,不仅直接影响广大群众出行,而且势必会给近年来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势头,带来消极和不利的影响。更为重要的是广大人民群众对公路养护工作高度关注,要求护好、管好公路的呼声很高,历届人代会上都有人大代表强烈呼吁把公路养护好、管理好,不少村干部群众表示:即使上级不给一分钱的补助,也要把自己的路养护好。像吕二岩、小东峪等村在公路建成后,立即把公路养护工作分段到人,包养到户。南界都村为选出合适包养人,两委班子和村民代表会整整开了三天。王家山、巴洲、洪水等村把公路养护与公路绿化、美化、标准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竭力打造生态型、景观型、品位型公路。群众对养护公路的积极性很高,公路养护不好,群众就不答应。因此,县委、县政府站在执政为民的高度,把公路养护管理放到了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我们认为,建设公路是为了促进经济发展,那么养护公路同样是为了推动经济发展。要搞好此项工作,必须在县委、县政府统一领导下,动员全社会力量来完成。
决策层形成一致意见后,我们十分注重引导全县干部群众增强公路养护意识,树立建养并重的正确观念。县委、县政府制定了“三个纳入”的原则,就是将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纳入县委、县政府议事日程,实行统一领导;将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资金纳入县财政预算,实行统一拨付;将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纳入各级领导政绩考核,实行与干部政绩挂钩,奖惩兑现。同时,通过各种场合、各种渠道,加大宣传力度,使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统一认识,增强责任,牢固树立起建设与养管同等重要的观念,形成“人人爱路护路”的浓厚氛围。
二、大胆改革创新,积极探索农村公路养管工作新路子
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实施和中央一系列关于“三农”工作新的政策的出台,过去农村公路“民工建勤,民办公助”的养护管理体制已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为了确实把县农村公路养护好、管理好,实现全县农村公路绿化、美化、标准化,拓宽公路建养内涵,提升公路服务品位,构建独特的路与自然、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新型交通运输环境。我们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和县农村养管工作的实际,积极改革创新,大胆实践探索,初步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农村公路养管政策体系。核心是解决了四个问题:
一是资金问题。资金问题是困扰和制约农村公路养护的首要问题。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