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为转岗或新分工人,平均技术素质低,再加上随着新井的不断投产也不断又有新工人补充进来。面对这样的队伍状况,队制订了“理论与实践、集中辅导与交叉培训、自我进步与定期考评、技术素质高低与岗位、荣誉、效益相结合”的“四结合”培训方案。对新入队人员由技师带领,在现场进行一个星期的强化培训,培训结束后进行考试,合格后分配到站,不合格继续进行培训,直到符合岗位需要为止。平时狠抓“一日一题、一周一课、一月一考、一季一赛活动”的落实,并严格考核兑现,在年初的考试中达到及格的就可以得到奖励,但现在考分在分左右的已成为落后,职工的技术素质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同时也极大地激发起了职工学习热情,由“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在全队范围内形成了“学、比、赶、帮、超”的良好氛围。
在抓好技术培训的同时,该队还致力于职工“艰苦创业,奉献新区”的新区精神和团队精神的培养,点燃了职工创业的豪情,激发出了职工的成就感,铸就了职工“爱我七队、心系队”的团队精神。很快,干部职工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哪里需要人不用队上安排就积极主动地赶去,没有班站界限了;尤其晚上有急活要干,即使不值班的都会立即从床上起来赶去现场。今年月份,连续多天的阴雨天气,使正在扩修的路泥泞不堪,为了保证原油外运车辆及时进入刚刚投产的区拉油,队干部们天天轮流冒着大雨踏着泥泞、拖着钢丝绳守在公路上义务垫路、拖车,附近站上的职工们也都自发地抽时间赶来一起干,几个队干部和职工都淋感冒了,手也被铁锹磨出了血泡。但号中午一辆货车的侧翻还是造成了交通瘫痪,十几口油井因罐满而被迫停抽,而负责该区块原油集输的号计量站尚处在最后的建设中。旋转的时针就象一把钢针刺在大家的心头,一天几十吨的产量啊!他们经过反复论证权衡后,决定紧急启运号站,在征得上级的同意后,队干部全部赶来了,几个准备换班回家休息的职工也闻讯赶来了,附近几个站的大班赶过来了。大家立即对该站所有设备、阀组进行了最后的检查调试。日晚点一切准备就绪开始试运行,为了掌握热运管线的运行情况,点大家又冲进瓢泼的雨幕中,在漆黑的夜里,在齐腰深的麦田里摸索巡查,雨鞋里灌满了水,衣服湿透了,泥泞和路况不熟,又让大家摔了一跤又一跤,但没有一个人掉队。当巡线归来,大家一个个都成了泥人。点分,开始原油外输,大家又分头逐井启动开抽,录取资料。:,待口井都安全恢复正常生产后,大家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站上,煮了碗热腾腾的方便面暖了暖身子并稍作休息。次日凌晨点,大家又开始巡井、巡线。
类似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一个班子作风过硬,职工队伍团结的采油队在稠油新区形成了。
创造一流的业绩
创新管理,向管理要效益。采油队辖区较广、涉及多个区块,同时新投井较多,生产组织任务异常繁重。他们按照“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管理工作思路,从流程操作标准化、值班岗位规范标准化两个方面进行工作程序管理的标准化建设,从执行岗位规范,操作规程、巡检程序,资料录取等方面规范了工作要求和标准,做到了工作有标准,考核有依据,完成了由人管人向制度管人的转变。在生产组织上,结合稠油生产的特点,提出了“早”安排、“细”落实、“勤”检查、“稳”运行、“严”管理的“五字”生产管理方针。全队上下更是紧紧围绕这“五字”方针,扎实开展工作。确保了产量不降、生产不乱、成本不超、安全生产。如在“早”安排的落实上,他们及早介入各类油气生产流程的建设,安排技术人员跟踪施工进度,依据油井特点分析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整改,由于介入及时,今年所投的座新站都达到了科学平稳运行。在新井投产上及早落实井场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