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农户直接进入市场,成为市场主体,极大地发展了生产力。但这种生产经营方式存在着固有的弊端,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规模小、生产水平低、投资多、收入少,农畜产品质量标准低,农业产业化和组织化程度低,难以形成优势,同时,由于农畜产品信息和市场不畅通,使农民逐渐成为弱势群体,农业和农村发展受到制约。
2、乌拉特中旗乡镇供销合作社于1993年转制解体。此后,几年乡镇所产的农畜产品销售一直不规范,形不成市场。主要表现为:一是农民将农畜产品拉至40公里以外的五原县销售二是五原、临河等地的小商贩到本地收购农畜产品,小商贩收购规模小,收购行为不规范,压等压价现象严重,出现了大量的骗农坑农事情,影响了正常的市场经营活动,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3、多年来,随着农、畜产品数量的扩张,而由于科技服务体系滞后,在农民的种、养殖过程中,科技含量不高,优质农畜产品比例偏低,种、养殖经营过程中的产前、产中、产后配套不完善,产业链短,也严重影响了农畜产品产业化的发展。
4、专业营销合作社成立以来,由于资金短缺,合作社建设滞后,跟不上农畜产品产业化发展的需求,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不足,为了加快专业营销合作社的发展,为农民提供全方位的服务,需申请上级财政给以专项资金补贴。
项目建设内容
(一)基础设施建设:
1、建综合办公楼800平方米预计投资64万元。
2、仓储库房6000平方米预计投资24万元。
3、凉晒平台10000平方米预计投资45万元。
4、人工授精室150平方米预计投资10.5万元。
5、购置电脑一台预计投资1.5万元。
(二)生产服务设施:
1、购买农副产品筛选机20台×3.5万元70万元
2、购农副产品检验、检测仪器一套15.2万元
3、玉米收割、揉碎联合收割机3台18万元
4、人工授精及培胎移植化验检测设备2套7.6万元
5、专业营销合作社员工培训经费3万元
项目建设投资及资金来源
项目建设总投资258.8万元,其中项目单位自筹158.8万元,申请上级财政补贴100万元.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农畜产品专业营销合作社创建至今,已初具规模,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三农服务”体系。近两年来,合作社先后引进试种农作物优良品种32个,外出签订种植订单16万亩,占总面积的50%,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到田间地头指导培训农民2.1万多人次。推广良种10万多公斤,5万多亩,供应农资5000吨,占全镇需求量的20%以上。组织收销农副产品2200万公斤,占花葵销售总量的40%多,小麦销售的30%多。今年签订小麦种植订单5万亩,食葵5万亩,番茄订单1.5万亩。其次,引进优质种羊近1万只,其中种公羊164只。不仅搞活了流通,而且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现已发展社员(包括协会会员)6281户,占全镇农户的75%以上。
更重要的是,专业营销合作社的建立,成为为“三农”服务的基地,对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农业结构调整,连接市场组织销售,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2003年,合作社收购的小麦价格比同期的市场价格高0.09元/公斤,食葵收购价格高于市场0.24元/公斤。2009年,合作社按照不与农民争利的服务宗旨,积极与企业挂钩收购农畜产品,其中小麦收购价格比同期市场价高0.09元/公斤,食葵高0.44元/公斤,特别是合作社社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