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事迹简介
——×××省优秀民营企业家申报材料
××,男,汉族,出生于1958年11月,中共党员,大专文化,高级工程师,政工师,现任×××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同志1975年高中毕业后,即到×××县化肥厂(颍青化工前身)工作。历任车间操作工、技术员、生产科长、技改办主任、化肥分厂厂长、总厂副厂长等职。1995年3月担任化肥厂常务副厂长,1996年6月担任化肥厂厂长、党委书记,2002年3月担任×××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2003年11月出任×××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
一个脚印一首歌
1975年,×××高中毕业后,怀着干事创业的满腔热情,踏进了颍化的大门。他勤奋好学,自学成材,攻读了十几门大学课程,曾先后于1990-1991年赴清华大学函授学习工业工程技术管理知识、1990-1992年到郑州大学学习无机化学专业、1995-1997年参加省委党校企业管理函授学习,并取得了大专文凭。
认识和理论上的飞跃,使他信心倍增,干劲十足。他相继解决了“两水闭路循环”、“中变串低变”、.“尿素节能改造”、“合成氨等高压深度净化”等十几项重大技术课题,为企业累计创效近2亿元。为此,董保彤1992年破格获得工程师资格,1998年被评审为高级工程师职称。
一个脚印一首歌,踏尽崎岖路自通。×××从一个普通的车间操作工,逐步成长为技术员、生产科科长、副厂长。1996年,董保彤出任临颍县化肥厂党委书记、厂长。
汗水浇筑创业路
××受命于危难之际。1996年前,企业仅有4万吨碳铵、1×6000千瓦热电机组的生产装置。产品品种单一,成本居高不下,企业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差。董保彤组织党委一班人认真讨论,决定从企业合成氨生产的优势出发,延长产品链条,技术创新求发展。
路选对了,但上技改项目一少资金、二缺技术,谈何容易?董保彤对大伙说:“只要思想不懒惰,办法总比困难多,如果没有困难,还要我们共产党员干什么。”他凭着一名共产党员的赤诚,带领干部职工,实施了“合成氨三联工程”。为争取资金,他天天“挤”银行行长,半夜两三点在其家门前等候。他的精神终于感动了有关领导,解决了资金问题。投资5800万元实施了“合成氨联产尿素”,实现了当年投资、当年投产、当年见效,改写了漯河市不产尿素的历史,现已形成年产尿素15万吨的生产规模。上马了热电二、三期工程,实现了“合成氨联产热电”,使尿素吨成本降低80元以上。实施了“合成氨联产甲醇”,对生产过程中的一氧化碳气体回收利用,变废为宝,甲醇生产成本较专业生产厂家降低30%,减轻了环境污染,营造了绿色化工。
如今,颍化公司的尿素、热电、碳铵、甲醇、甲醛等5种产品犹如一个攥紧了的拳头,健壮有力,初步实现了产品的最佳组合,实现了低成本、高效益。做到了旺季有钱赚,淡季有活干,企业迅速变大、变强、变活,各项经济技术指标位居河南省化肥行业前列。
务实重干求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