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造林等方面。
9.3土地平整及改良概算
土地平整及改良包括平整土地、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改良三项。
9.3.1平整土地
平整土地可保证耕地表面平整,提高耕地质量,防止盐碱发生,项目区平整土地11633.24亩,每亩需30元,共投资34.9万元。
9.3.2测土配方施肥
测土配方施肥,有利于提高项目区土地的肥力,合理使用化肥,保证土壤固粒结构,达到节本增效。项目区共需测土配方11633.24亩,每亩30元,共投资34.9万元。
9.3.3土壤改良
项目区通过健全灌排系统和灌溉耕作制度,采用增施有机肥,间作绿肥作物(草木栖)等措施来减轻土壤盐碱度,培肥地力,共需改良土壤的耕地面积9309.59亩,每亩需34元,共投资31.6万元。
9.4道路平整工程概算
规划修筑田间机耕道29公里,宽4米,垫土石方厚度为0.4米,每方投入6元,计27.8万元;机耕道每100米建1个涵洞,共需建涵洞290个,单价700元,计20.3万元。道路平整工程共需投资48.1万元。
9.5高效农业示范区建设概算
高效农业示范区建设占资金总量的6.6%,我们把整治面积的10%作为高效农业示范区,每亩地投资需800元,共需投入资金为93.1万元。
9.6农业技术培训概算
农业技术培训内容主要为劳务工补贴、技术资料投入及其它投入,共41.88万元。
9.7项目区运行期间的其它投入概算
项目区运行期间主要有项目前期申报、项目工程概算报告及工程监理等三方面,共投入资金139.6元。
10、效益分析
10.1社会效益
项目实施后,通过对项目区内灌排水系统的健全和配套建设,可有效降低地下水位,减少和消除渍灾害对农业威胁,使原盐渍化中低产田恢复转变为稳产高产田的耕地,提高水的利用率,进一步改善农民生产条件,实现节本增效,从而促进以“好道路、好条田、好林网”等为标准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另外通过打机井,以缓解农民用水纠纷,减少农民因争水而引发的打架斗殴现象,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村一部分不稳定问题。
10.2生态效益
通过对项目区进行科学规划,使灌排水系统、条田林风等的布局更加合理,灌区田间灌排设施更加完善。但由于灌溉不合理,到使部分地块翻浆。通过土地盐碱化整治,从而达到改良土壤、提高单产的目的。在灌排水沟两侧种树可提高植被覆盖率,改善农区生态环境,并可有效稳固水沟断面。同时,改良规划的灌排水工程通过完善灌排水系统,可改善地下水水质,使依靠地下水生长的天然植被得到良好的生存环境。另外,我xxxxxxxx地处xxxxxxxx上游,通过实施节水灌溉,缓解了下游地区的枯水期用水状况。
10.3经济效益
项目区通过配套灌排水系统建设,治渍改良盐碱地,使中低产田逐步向稳产、高产田转变,由此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该项目使高产田提高到30%,低产田减少到40%。以2009年产业结构、粮经草比例为作物面积不变核算为基础,农产品单价以2003年-2009年的平均价为参数,预计,项目实施后现有耕地每年每亩地可增加纯利润134.6元,共增加123.3万元;新增耕地为677.2亩,每年每亩可增加纯利润210元,共增加14.2万元。两项合计每年新增纯利润137.5万元。项目总投资为1395.88万元,预计9年可回收投资。项目区现有耕地经济效益分析见表七:
表七项目区效益分析表
类型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