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产业结构、粮经面积比例、产量、单价与2003-2009年平均不变价作对比,面积按2009年播种面积计算;2.增产从技术提高、粮种更新、土壤肥力提高、种植环境改善等方面;3.成本构成主要是水费、化肥、机械作业、种籽等物资投入;4.成本降低主要从种植环境改善、肥力提高后、节约用水或少用肥量后的结果。
三、xxxxxxxxxxxxxxxx前山盐碱地整理项目
1、项目背景
xxxxxxxx是xxxxxxxx的农业大xxxxxxxx,属灌溉农业。地处xxxxxxxx上游,位于天山中段南麓,焉耆盆地西北部边缘,地理坐标为北纬42°10'至41°55',东经86°20'至86°33',西南距xxxxxxxx城29公里,东与xxxxxxxx接壤,南与xxxxxxxxxxxxxxxx隔河相望,北与xxxxxxxx相邻,东西长约210公里,南北宽约47公里,区域趋向沿xxxxxxxx北岸由西向东延伸,呈不规则的菱形,地势平坦,地形呈西北高,东南低,全xxxxxxxx行政总面积为3733km2,平均海拔1192米。
xxxxxxxx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地处沿天山逆温层地带,四季分明,光热资源丰富。年平均气温8.5℃,一月平均气温-12℃,年极端最低气温-31℃,全年≥10℃有效积温为3480℃,日照时数为2770-3312.5小时,日照百分率为60%,无霜期160天,年降雨量在20mm-25mm之间,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
2、项目概况
2.1地理位置
项目区位于xxxxxxxxxxxxxxxx前山,xxxxxxxx西北部,距xxxxxxxx政府10km,项目区由xxxxxxxx四组、五组、六组等3个组的农用地构成,共有村民523户,总人口2130人,其中农业人口1840人,现有劳动力874人,居住有汉、维、蒙等多个民族。项目区主要以种植小麦、辣椒、棉花、打瓜、玉米等为主。2009年,该项目区粮经草比为25:60:15,实现生产总值4800万元,人均纯收入为5090元。
2.2建设规模
项目区建设规模为14725.62亩,其中耕地面积11633.24亩,防护林占地1472.56亩,渠道占地736.28亩,道路占地883.53亩,土地盐碱化所占比例大,符合立项要求。
项目区土地总面积14844.60亩,不动工面积为118.95亩,其中林地51亩,晒谷场17.3亩,居民点50.65亩。项目轻盐碱化整理建设规模为6925.57亩,其中新增耕地面积209.27亩,为3%。中盐碱化整理建设规模为7800.09亩,其中新增耕地面积467.95亩,为6%。
2.3项目范围
该项目东至:xxxxxxxx开发区;
西至:乌拉斯台河;
南至:沙河子;
北至:xxxxxxxx四组居民点。
项目区主要拐点坐标为:1号点(4692253.09,427167.32),2号点(4685836.25,432772.11),3号点(4684756.55,431991.24),4号点(4687282.85,424994.65),座标系为北京54座标系。
项目区涉及1:10000地形图幅号为:k-45-53-(58)号,k-45-53-(59)号,k-45-65-(1)号,k-45-65-(2)号,k-45-65-(10)号。
3、项目区所在xxxxxxxx社会经济概况
xxxxxxxx辖7个行政村,31个村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