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材料 >> 申报材料 >> 正文
公司青年文明岗申报材料

    某公司成立一年多来,伴随公司的壮大,业务的不断开展,也增加了不少了新的岗位,涌现出大量的优秀青年。他们忘我的工作,为保障工业区的电力供应默默奉献着青春。某公司的工作重点是工业区电力设备的日常运行维护以及事故抢修,同时还要配合供电局为区内企业进行用电服务。尤其是对全区电力的管理,协调好工业区内各个企业的用电重点监控各种电力运行参数。
    2008年元月完成并投入运行的自动化集中监控系统标志着工业区电力管理水平、电力系统安全运行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也使工业区多年来的分站运行维护演化为一个中心的全区监控区域电力网络日趋完善,为工业区安全用电提供了一个良好依据。
    在过去十年中,工业区电力设施的日常监控工作主要依靠人工实现。需要安排人员在各个开闭站常年值守,监视各种电力设施的日常运转情况。一旦发现事故,电话通知抢修班处理事故。这也是目前常用的监视方式,但是伴随电力设施的不断发展,这种旧的方法必将被更为先进的方式所取代。自动化监控在此时得到了应用,自动化监控技术使得监控技术的科技含量的提高了,监控的精度和准度提高了。自动化监控也是未来电力设施监控的潮流,据了解,目前国内最新建设的开闭站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首选自动化监控系统。采用此种方式为开闭站的发展改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针对上述情况某公司率先进行了技术革新,大胆尝试新型的监控方式,引进了自动化监控系统。该系统不仅是技术上的革新,同时还解放了值守人员,使更多的人员参加公司的其他工作,此举为公司节省了近40名值班员。工业区自动化系统的建设工作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历时近四个月,于今年年初正式开始运行,通过该系统工作人员可实时监控到工业区内四个开闭站的设备运转情况。自动化系统的实时监控为工业区安全度过今夏用电高峰立下汗马功劳。通过该系统,工作人员及时通过分析用电负荷曲线,调整企业用电情况,从而保证了工业区整个供电系统的用电安全。
    对这个岗位公司领导,给予了极大的关怀和重视,在这个岗位上某公司自动化监控岗位的队伍平均年龄不足27岁,其中三人都是电力专业的本、专毕业生和助理工程师,在这个岗位上默默的奉献着,坚守在这个岗位上。年轻和知识就是我们的资本,朝气蓬勃是我们的特点,好学上进是我们的强项。我们的队伍几年如一日的为企业提供最满意的服务,并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加强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参加各种培训,以期达到最佳的工作效果。
    自动化集中监控系统改造之初是艰苦的,尤其是一些开闭站的设备健康水平极差,同时设备老化严重,给自动化改造增添了不少困难,但是这些困难没有吓倒我们,我们找图纸对设备、改线路,加班加点不分昼夜。一个数据采集点没有接好,我们宁愿不下班也不把问题留到后一天来解决,就是这样我们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上的难题,使自动化系统改造工程顺利完成。系统改造完成后我们抑制不住的兴奋,这是我们辛勤的成果,给公司带来了良好的无形效益。
    系统投入运行以后,这个岗位有些显得枯燥,因为每天重复一样的工作,面对电脑屏,监控模拟屏,仔细观察全区各个开闭站及刀闸室的电力运行的各种参数,并进行分析。日复一日、月复一月,但是我们没有抱怨,因为我们知道这个岗位的重要性,关系着全区电力安全运行的大事。疏忽一个数据的变化和分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科技领军人物申报材料
       幼儿园申报材料
       共青团青年文明号申报材料
       电站申报安全生产先进集体总结材…
       烟草局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申报材料…
       水务局局长申报优秀公务员材料
       联通客户营销中心经理服务明星申…
       镇政府申报花园式单位材料
       争创市级青年文明号申报材料
       林业局文明单位申报材料
     
    卷烟营销网络建设
    高尔夫俱乐部有限公司物业管理规…
    乡镇干部爱岗敬业演讲稿
    旅游局经济服务讲话
    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经验材料
    小城镇建设经验交流材料
    高强建立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
    营造环境抓项目促发展表彰动员大…
    公司信息沟通管理制度
    亚运会茶叶供应商签约发言稿
    党委融资公司检查工作方案
    公司支部书记事迹材料
    贡茶食品公司的调查报告
    电力公司人事部工作总结
    公司网管机构工作总结
    煤矿公司文化工作总结
    公司技术和经济情报保密协议
    汽车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投资协
    公司中层治理干部转正量化标
    公司高层治理人员转正量化标
    申报材料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