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后有7个基层单位、80余名基层官兵受到团以上表彰。二是落实党委机关抓基层责任制。在坚持机关各部门、各股对口指导基层建设的基础上,落实了领导承包责任制。团党委每年至少两次例会,听取基层工作汇报,分析建设形势,总结经验教训。团领导机关严格落实“问责”制度,把落实基层工作任务作为现役干部述职和政绩考评的基本内容,作为评选先进的重要条件,形成了“镜子两面照,责任上下找”的有效机制。
三、强化基础意识,软件和硬件一起抓
基层是预备役部队战斗力建设的基础,是全面建设的重点。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坚持“软硬”兼治,努力打造过硬的战斗力生成平台。一是着力抓好基层政治建设。参照《政治工作条例》,规范了基层党组织的组成、权限、任务和日常工作,较好地发挥了党组织在基层建设中的把关定向、组织领导、模范带头作用。几年来,先后有2个预建营党委和6个预建党支部被上级评为先进。为了落实基层思想政治教育,我们充分利用驻地资源,结合召开职代会、厂庆、集中训练等时机,广泛开展国防教育、职能教育和时事政策教育,稳定了官兵思想。57高炮营在教导员尉力的组织领导下,开展“国防教育进社区”的做法得到上级的充分肯定,中央电视台以“国防教育涌春潮”为题进行了报道。同时,我们结合完成重点任务,积极开展经常性思想教育。“龙预-0408”演习,机动距离远、动用人员及武器装备多、官兵心理压力大,我们及时组织开展立功创模和各种挑应战竞赛,使参演官兵始终保持了高昂的士气。我们还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大力加强基层干部骨干队伍建设,采取集中培训、岗位轮训、以会代训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干部骨干的军政素质。
二是高标准抓好基层组织建设。强化“精编出精兵”的理念,坚持“三便于、三优先”的原则,根据高炮分队专业要求,采取全方位布局、大范围扩编、小兵种抽编等不同方法实施分类编组,加大了专业技术人才、军地兼容人才的编配比例,提高了兵员质量,“三率”分别达到51、87和91.5。三是逐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了创造拴心留人的良好环境,团党委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编兵单位的领导和支持,带领基层官兵发扬艰苦创业精神,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协调经费600多万元,完善了训练基地、车炮库、荣誉室。去年底,在团第一政委不在位的情况下,市委副书记李承兰同志,统筹兼顾驻佳木斯两个预备役团的工作,积极为团队排忧解难。今年年初,佳木斯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团第一政委马国钧同志上任后,先后5次带领有关人员到团现场办公。经李书记和马部长的大力协调,确定了食堂新建、国防教育基地拓展、军交道路维修等10项建设工程,改善了基层分队基地化训练条件。在营连部建设上,我们按照有利于战备训练,有利于开展活动的原则,狠抓软硬件建设。全团17个营(连)部全部达到了“十有”标准。双37高炮一营预任教导员**同志,主动协调区委、区政府和编兵单位出资10多万元,重新粉刷了营连部,喷绘了图板,购买了办公桌椅和资料盒,完成了一个连的冬季物资储备任务。
四、强化中心意识,突出重点带动全面
抓住主要矛盾,在涉及长远、牵动全局、事关发展的重点工作上实现突破,是推进基层建设水平整体提高的科学方法。几年来,我们紧紧抓住军事训练这个中心,狠抓战备、管理和参建工作的落实,促进了基层战斗力的提升。一是加强战备训练。按照总参《预备役部队正规化建设检查验收标准》,指导基层营连制定了“应急应战”行动方案和保障计划,完善了营(连)部战备物资储备库,落实了军需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