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村支书之名,当沩乌村的领路人——宁乡县坝塘镇沩乌村党总支书记xxx
走进沩乌村,映入眼帘的是四通八达的通村水泥路、整洁舒适的农家新居,勤劳朴实的庄稼人在赞叹幸福生活的同时,也一遍遍讲述着村上的领路人——村党支部书记xxx的故事。
现年40多岁的xxx,原来跑过运输,做过生意。后来在众多不理解和猜测中,他放弃了红红火火的生意,当起了村干部,开始了“村官”历程。这些年,在xxx的带领下,沩乌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个人先后被多次授予“优秀共产党员”、“ 优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围绕经济抓党建
上任伊始,他并没有“新官上任三把火”,而是想着如何才能带领群众致富。他广泛走访群众,听取群众的意见,对村情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在脑海里构想着本村的发展蓝图。他认为转变村民观念,调动党员积极性是关键。多年如一日,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取得了经济建设和党的建设“双赢”。
党员是群众中的先进分子。他牢牢抓住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的机遇,狠抓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全力打造一支适应新形势,大力发展经济的党员干部队伍。村党支部每月定期开展活动,组织政治理论、政策法规、科学技术、先进典型事迹学习。在学习中,始终坚持把“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贯穿于学习教育之中。通过学习,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改变了工作作风,激发了工作热情。在此基础上,他多次组织党员和群众代表外出考察,学习和借鉴其他村的发展经验和先进技术,全村80%以上党员干部成了沩乌村发展的带头人。
阵地是改善村级组织工作环境,搞好党员教育管理,树立“两委会”形象,凝聚人心的物质基础。面对支部开会打“游击”,党员学习无阵地的困局,xxx多方筹资,发动党员群众投工投劳,建好党员活动室。
制度是强化管理的重要措施。他在深入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先后制定了《党支部组织生活制度》、《党员管理工作制度》等8项制度,加强了对党支部、党员的管理。同时对支委进行分工,责任到人,并以制度的形式上墙。村委会严格执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并结合本村实际制订了《村民自治章程》,用制度和章程来管理村级事务,增加了各项工作的透明度。
依靠科技促发展
发展是党的中心任务,也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标。他在抓党的建设过程中,始终把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破旧老化的村级电网和“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村路一直严重制约着沩乌村的发展,也影响着村民的生活。xxx抢抓农业综合开发和扶贫开发机遇,广泛宣传动员,积极组织群众按照“一事一议”的办法投工投劳,共筹措资金百万余元、新修公路2公里,改造公路5公里,硬化公路4公里,新建便民桥2座,并对老旧的电网进行改造,在坝塘镇率先实现了组组通公路,为该村经济快速发展和农民致富奔小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调整产业结构是致富的根本。针对农民“自由式”盲目发展的问题,xxx按照镇党委、政府制定的产业发展思路,在深入分析村情和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结合本村实际,制定了“优质稻和养殖业并行发展”的产业发展思路。率先带头发展主导产业,并安排“两委”班子成员先从群众的思想工作做起,帮群众协调资金,亲自到田间和饲养房指导,解决了群众的一切后顾之忧,从种到销实行“一条龙”指导服务。在他的带领下,村民积极种植优质稻和大力发展温氏鸡养殖业,全村优质稻面积2200亩,全村年出笼家禽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