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韩国、港澳等国家和地区来我省投资成倍增长。当年外贸出口净增43亿美元,净增额创开放以来最好水平。出口商品结构明显改善,工业制成品比例达80%,同比提高6个百分点;机电、钢铁等大宗商品出口大幅增长;民营企业出口成倍增长,拉动全省出口增长9.5个百分点。对外工程承包、外派劳务和境外投资分别增长29%、19%和130%。对内开放取得可喜成果,实际利用省外资金297亿元。
(五)千方百计改善民生,真心实意为民办事。坚持就业优先方针。全省财政筹集就业扶持资金10亿元;减免下岗人员经营税费2.3亿元;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6亿元;免费培训下岗人员38.6万人;安置大龄就业困难人员10万人。实现实名制就业111万人,超额完成年初确定的就业目标。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累计偿还拖欠并轨人员债务55.5亿元,偿还率94.4%;企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到694.7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616.2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782.5万人;累计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138.4亿元。151.4万城市低保对象保障标准月人均调增10元;农村低保体系建设开始起步,实现保障35万人。
坚持执政为民,踏踏实实地为群众办了一批实事、好事。为建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全省财政安排资金10.3亿元,其中用于解决贫困群众就医、住房困难安排资金5.3亿元;筹集扶贫开发专项资金3.2亿元,使农村40万人口脱贫;筹集1.1亿元,资助义务教育、普通高中和高校贫困学生49.5万人;筹集0.7亿元,使城乡3.3万户贫困群众享受医疗救助。通过财政转移支付集中供养9.7万五保老人。采煤沉陷区建房、棚户区改造、农村特困户建房651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竣工690万平方米。实现当年公教人员工资和补贴足额发放,基本解决前三年陈欠工资。为27万城市低保户减免取暖费2亿元。清欠失地农民征地补偿费3.4亿元。
加快辽西北地区经济发展。出台了支持辽西北发展的若干政策,加大了税收返还和财政转移支付力度,辽西北地区生产总值平均增长18.8%。通过增加少数民族地区补助费等措施,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
(六)加快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交通、能源、水利等100个重点基础设施项目的开工和建设。沈大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提前竣工,港30万吨级原油码头和30万吨级矿石码头提前投产,营口港20万吨矿石码头、成品油码头基本完工,烟大铁路轮渡项目开始启动,新建农村公路8563公里,1706个村新通柏油路。铁法大平矿建成投产,阜新矿区改扩建项目进展顺利,新增煤炭生产能力1800万吨。17个电厂项目列入东北电力发展规划,沈海热电厂二期工程点击查看本资料原创网站更多文章等6个项目已获国家批准,农村电网二期改造全面完成,县城电网改造步伐加快。大伙房水库输水、石佛寺水库一期等工程进展顺利。阜新等5个资源型城市的100个转型项目稳步推进,接续产业开始形成。
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通过国家验收,城市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辽河等重点流域的污染防治成效显著。抚顺矿务局、开发区和盘锦市被批准为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和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初见成效。全面完成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和沿海防护林等国家重点工程建设,人工造林430.4万亩、城市植树1516万株。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01.8万亩。
(七)实施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全省财政对科技投入23.6亿元,增长17.9%。建成工程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