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亿元,增长66.4%。
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一个中心、两大基地、三大产业建设成效明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全面启动,“区港联动”封关设施通过国家验收。以、为代表的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速度加快。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中,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完成增加值1107亿元和582亿元,分别增长19.8%和34.1%,拉动工业增长18个百分点。重点推进了高技术项目50个、单项投资亿元以上的农产点击查看本资料原创网站更多文章品加工项目76个、现代服务业项目44个。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537亿元,增长20.3%。完成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171亿元,增长27%。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完成增加值613亿元,增长21.8%。农村消费品零售额实现419.3亿元,增长14.2%。旅游业总收入570亿元,增长28%。会展业交易额1516亿元,增长33.5%。
(二)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实现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认真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加大扶持“三农”力度。全省财政对农业支出增长34.7%;发放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补贴7.3亿元,粮食产量达到1720万吨,增长14.8%。取消除烟叶外的特产税,降低农业税率3个百分点,朝阳、阜新、市取消了农业税,为农民减负近10亿元,减负率50%以上。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全省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659家,实现销售收入930亿元,带动农户285万户;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基地105个;畜牧业、渔业、特色农产品和农产品出口都增长15%以上;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27万人;五大优势农产品产区格局基本形成。
(三)以国有企业改革为重点,全面推进各项改革。积极推进国企改革。对机床等24户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了股份制改造。完成了中石油、铁路等中直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以及91户国企主辅分离和辅业改制,加快了军工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工作步伐。依法破产关闭扭亏无望企业109户。国有中小企业累计改制面近80%。加快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出台了对85户重点企业的扶持政策。重组成立了东北特钢、鼓风机等企业集团。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颁布了支持民营企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为民营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法制、政策、市场和服务环境。放宽市场准入,推动民营企业体制机制创新。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成立各类担保机构68家,落实贷款担保资金17亿元。民营经济增加值达到3505亿元,增长18.4%,已占全省生产总值的51%。
继续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增值税转型、出口退税机制改革得到有效实施。县乡财政体制进一步完善,省财政对40个县实施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补助37.1亿元。部门预算改革在省市级预算单位全面推进,非税收入收缴管理制度改革范围继续拓展。政府债务管理逐步规范,法治财政建设迈出重要步伐。财政支出结构得到改善,法定和重点支出得到有效保障。
积极稳妥地推进了农村税费和金融改革。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省市政府机构改革已经完成,县区政府机构改革进展顺利。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初见成效。积极推进事业单位机构和人事制度改革。
(四)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外经外贸工作取得新突破。坚持在开放的环境中推进老工业基地振兴。全年接待国外团组层次之高、规模之大、数量之多都超过历年。当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净增26亿美元,净增额和增幅均创开放以来最好水平。新批500万美元以上大项目455个,增长68.5%;两大基地、三大产业利用外资占70%以上;美国、日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