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中发〔2004〕1号)精神,高度重视并妥善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繁荣”的目标,切实把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全县工作的重中之重抓紧抓好。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乱占耕地现象,妥善安置失地农民生活。加大政府投入,强化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五小”工程建设步伐,增强农业发展后劲。正确处理粮食安全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关系,在稳粮的基础上,围绕市场,突出特色,进一步调整优势农产品布局,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确保年内完成粮食播种面积270000亩,实现粮食总产5690万公斤,加快发展冬早蔬菜,抓好冬季农业开发,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乡镇企业改革和调整,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把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拓宽农村就业领域,增加农民收入。巩固和发展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妥善解决制约农村发展的体制性问题,建立农民负担监督管理机制,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加大信贷支农力度,保障化肥等农用物资供应。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加快发展畜牧产业,继续实施好仔猪杂交化工程,建设好杂交仔猪繁育基地,抓紧建设河东片畜牧集转中心,鼓励和扶持乡村畜禽养殖。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加快发展八角、竹子等经济林和珍贵速生丰产用材林,推进“两个转变”进程,不断提高林业综合效益。加强农业科技储备和技术推广,扩大农业实用技术的覆盖面,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把农业产业化作为解决好“三农”问题的关键措施来抓,按照“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思路,加大对生物制药、青刀豆、茶叶加工等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建立起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户参与,促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二)加快结构调整步伐,促进产业经济协调发展
按照“调整结构创特色,调整结构促增长”的思路,遵循市场导向,发挥区位比较优势,突出特色,加快培植生物药业、电冶、旅游、畜牧、八角、草果、竹子、肉桂八大产业,尽快形成产业规模,将产业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和财税优势。以退耕还林为契机,稳步推进15万亩八角、10万亩旱冬瓜、10万亩竹子、10万亩大黄藤、5万亩肉桂产业建设,积极开发铁皮石槲、金线莲等药物资源。加快层子山、西域河二级和那么果河电站建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