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全年专利申请量达到××××件。推进“数字嘉兴”建设,加快信息技术在各领域、各行业的应用,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化水平。
加快发展教育事业。科技创新,教育为本。全面启动教育强市建设,深入开展省级示范学校创建活动,加快学校标准化建设,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化率达到××%以上。继续调整优化中小学校布局,基本完成农村班以下小学和××班以下初中撤并工作。从××××学年开始全面免除九年制义务教育段学杂费。深化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年教育的标准和质量,初升高比例保持在××%以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开工建设嘉兴中职园,提高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嘉兴南洋职业技术学院和城市大学的办学水平,努力建设长三角职业教育基地。扩建嘉兴学院梁林校区,积极创造条件,创建综合性嘉兴大学。大力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启动嘉兴教育学院迁建工程。年内高校在校生突破万人。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推进办学主体多元化。
夯实人才基础。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要素。扎实推进人才强市战略,认真实施《关于进一步加强高层次人才和智力开发工作的若干规定》等个人才工作政策,积极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社会氛围。继续组织好各类人才招聘活动,大力引进高层次、高技能、实用型和紧缺型人才,全年引进各类人才万名。办好留学人员创业园和博士后工作站,基本建成市人才公寓二期,全面启动县(市、区)人才公寓建设。提升人才市场服务功能,健全人才柔性流动机制,鼓励人才合理有序流动。重视人才使用,完善技术、知识、管理等要素参与分配的制度,努力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施展才华的良好环境。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不断满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
(六)重视环境资源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坚持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路,促进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努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土地管理,严格执行建设用地“双控”指标,在工业园区统一规划建设行政办公、生活服务设施和公共绿地,鼓励产业地产,建设多层厂房,发展立体工厂和楼宇经济。加快应用节电节水的工艺、技术和设备,推进节能降耗,力争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积极引导商业和民用节能,在公用设施、宾馆商厦、居民住宅推广使用高效节能产品。大力开发太阳能等新型能源,积极发展农村户用沼气、秸秆气化等生物能源,农村清洁能源利用率达到××%。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编制工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着力推进化工、纺织、造纸等重点行业企业的清洁生产,年内抓好××家省级清洁生产企业试点工作,完成家省级绿色企业创建任务。继续加大落后生产工艺的强制淘汰力度,扎实推进砖瓦、小水泥等限制发展行业的依法关闭工作。加快园区生态化改造,积极推进工业循环经济产业园和农业生态产品基地建设。倡导绿色消费和理性消费,大力推广可循环使用产品,推进循环型城市建设。
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坚持治理与保护并重,加大环境建设力度。着力推进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开工建设市联合污水处理工程二期、平湖东片污水处理厂、桐乡第二污水处理厂和海宁垃圾焚烧发电厂。加快污水入网进度,全市收集管网范围内工业污水入网率达到××%,县城以上生活污水入网率达到××%。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加强重点污染区域、行业及企业的整治,从严查处违法排污行为。年内基本完成市区工业污染和危险源、秀洲区北片织机污染整治任务。采取综合措施,整治油烟、噪声污染,重视固体废弃物管理,突出抓好危险废弃物的监管。坚持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
<< 上一页 [11] [12] [13] [1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