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房建设,满足多层次住房需求,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以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五方十泉"温泉之都建设为重点,实施一批旅游大项目。将"山水都市游"和"生态旅游年"活动办出规模、办出特色、办出效益。
推动金融产业做大做强。鼓励和引导国内外各类金融机构来渝设立分支机构,特别是设立区域性总部,进一步完善金融体系。完成万州商业银行的重组和改造,加快主城区和区域性中心城市农村信用社向农村合作银行转轨。促进西南证券公司、市商业银行、重点工商企业以及一批中小企业改制上市,拓展直接融资渠道,优化融资结构。加快保险业发展,充分发挥其在经济补偿、资金融通、风险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改善金融环境,鼓励金融创新,推动金融中心建设。
提升产业和企业核心竞争力,关键靠自主创新的支撑。深入实施"科教兴渝"和"人才强市"战略,推进学习型社会、创新型城市建设。力争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1.3%,发明专利授权量增长15%。重点做好四件事:一是抓好一批科技创新项目。策划一批重点项目对接国家科技规划,滚动实施100个企业技术创新重点项目,推进15个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二是实施名牌战略。依法保护知识产权。鼓励和支持更多的企业争创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出口驰名品牌。三是提升三大科技平台服务功能。推进产学研合作,建成市应用技术研究院,加快建设市农业科学院、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生产力促进中心和汽车摩托车知识产权信息中心,推进国家级生物产业基地、信息产业基地、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示范基地和中俄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四是实施"巴渝人才工程"。加快培养一批学术技术带头人、创新团队和实用型、技能型人才。
(三)全面落实库区发展政策,进一步加快库区产业发展和扩大移民就业。推进四期移民,完成移民安置4万人。抓好开县县城大规模搬迁建设和其它县城迁建扫尾工作。突出解决城郊移民难的问题。加快专业项目复建、集镇基础设施和房屋建设进度,力争实现淹没工矿企业迁建销号。落实移民规模调整增补投资,搞好规划调整项目实施。
用好各项产业扶持资金、政策性贷款,充分发挥信用担保机构作用,促进库区政策、资源优势和人文环境转化为招商引资优势。实施库区686个工业项目,完成工业投资220亿元。新建一批牵动力强的重点产业项目,扶持一批有发展潜力的重点企业,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支持己搬迁工矿企业和破产关闭重组企业加快发展。全面开展库区8个重点区县开放型经济综合试验。推进巫山一奉节一巫溪"金三角"旅游经济发展。加大主城区对口帮扶库区8个重点区县的工作力度。扩大与对口支援省市的经济合作。
加强城镇移民就业和农村移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强化移民中长期技能培训、中级技能培训和新增劳动力职业培训,培训移民劳动力3.5万人。鼓励和支持移民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外出务工,新增城镇移民就业和农村移民劳动力转移就业6万人,年内努力做到凡有条件的城乡移民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认真落实农村移民后期扶持和三峡库区非农移民困难扶助政策。
加强三峡水库综合管理。完成库周绿化带建设,做好长江三峡生态屏障工程前期工作。启动移土培肥二期工程。强化水污染防治,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加快次级河流综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