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汰落后产能。积极推进风能、太阳能利用和建筑节能工作。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围绕循环经济上项目,围绕"三废"利用搞开发,打造生态产业链。推动电力、冶金、建材等重点行业的企业开展清洁生产示范试点。
深化资源和环境有偿使用制度改革,逐步建立生态效益补偿机制、资源和环境使用的合理成本负担机制。严格环境准入制度,全面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新项目不符合节能环境标准的坚决不能上,现有企业经整改仍不达标的坚决依法停产关闭。
坚持标本兼治、注重实效,持续推进蓝天、碧水、绿地、宁静四大行动。严格控制城市扬尘、燃煤及粉(烟)尘和机动车尾气污染。启动重钢环保搬迁综合技术改造项目,完成18户主城区重点污染企业搬迁整治,推动92个库区企业污水治理项目改造。开展土壤污染调查和综合治理。加快城市污染防治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主城区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力争达到70%。加强城市园林绿化工作,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做靓"山城"、"江城"两大城市名片。专项整治城镇机动车违章鸣号、营业性娱乐场所噪声和居住小区小型加工企业噪声,切实解决一批市民反映强烈的噪声扰民问题。
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清理并处置闲置土地和低效用地,提高集约利用效率。对符合中央宏观调控要求的项目用地应保尽保,对不符合中央宏观调控要求的项目不供给土地。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秩序,促进规模化、集约化开发。
(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着力建设开放型经济新高地。进一步调整国有资本结构,推动国有资本向大集团、支柱产业、新兴产业、高端技术产业和高附加值产品集聚,提升国有资本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带动力和控制力。加大、国有企业关闭破产力度,年内终结10户,新启动5户;新报8户市级国有企业纳入国家破产计划。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改革国有企业监管体系。全面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加快政府、企业、个人信用体系建设。
推动开放型经济健康发展。着眼于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争取重庆成为全国新的外资密集区、跨国公司进入西部的首选地。创新招商引资工作机制,增强投资贸易促进功能,发挥开发区和工业园区招商引资带动作用,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和水平。全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和内资均增长20%以上。充分利用展会、驻渝外国机构和我市驻外机构招商,做好专业招商、点对点招商、代理招商、以商招商和产业链重点项目招商,加强对重点项目的组织协调。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开发市场,兴办企业,开展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积极对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大市场,努力开拓非洲、南美洲市场。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提升出口企业国际竞争力,外贸出口总额增长20%以上。积极推进服务外包基地建设。加强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七)引导和鼓励自主创业,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制定鼓励自主创业的政策措施,激发市民创业致富热情。坚持放开搞活,降低创业门槛,让所有有志者无障碍地投身创业。建立健全创业孵化、创业培训、创业指导、创业扶持"四位一体"推进机制,_鼓励下岗失业人员、外出务工返乡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城乡退役士兵等各类人员创办企业。免收月营业额3000元以下的小企业集群。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增长20%以上。支持开展中小企业经营者、管理者、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