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的体会--执政为民 倾心民生
xxx市长在市人大四届一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立意高远,主题鲜明,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是一个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报告。尤其是报告第二部分,对未来五年发展目标的论述,以改善民生、促进民享统揽全篇,凸现了新一届市政府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和执政风格,标志着政府执政的着眼点和着力点更加关注民生,这在以往各级政府工作报告中是没有过的。
一、以民生为主线,凸显执政为民理念
《报告》结合滁州实际,从九个方面全面阐述了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九个方面全部指向改善民生,其中有八个方面是直接解决民生问题的。
如“狠抓就业再就业,促进劳有所得”、“完善保障体系,做到贫有所济老有所养”、“加快发展卫生事业、实现病有所医”、“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实现学有所教”、“增加各类住房供应量,促进住有所居”。这五个方面涉及教育、医疗、住房、就业和社会保障等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各个方面,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也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点工作。
《报告》还从和谐发展的高度,提出了改善民生的三个方面的更高层次的要求,即“加强先进文化建设,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生态文明”,“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和谐”。《报告》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规律,顺应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提出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基础上,努力创造丰富的精神文化产品,建设安全有序、优美宜人的生活环境,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新的更高的期待。
《报告》指出的未来一个时期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着力点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点工作,起点高、思路新、内容实,充分体现了新一届市政府领导落实十七大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的信心和决心。
二、以民享为目标,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报告》提出了一系列具体详实的数据目标,进一步细化、量化、实化了未来五年改善民生的奋斗目标,意在让人民群众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不仅是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力军,也是改革发展成果的最大受益者,将在共建小康进程中获得最大的实惠。《报告》在“促进劳有所得”中提出,“新增城镇就业15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培训农民10万人以上,失业参保人数达到26万人”。在“完善保障体系”中提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突破22万人,每个乡镇至少建设1所中心敬老院,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提高到45%以上”。在“加快卫生事业发展”中提出,“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参合比例提升到95%以上,确保每个乡镇至少有1所标准化卫生院,每个村至少有1所标准化卫生室,全市每千人拥有病床上升到2张以上,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上升到2.7人以上”。在“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中提出,“城乡幼儿入园率达到70%以上,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5%以上,初中入学率达到98%以上,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超过70%”。在“促进住有所居”中提出,“全市城镇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0平方米,五年完成150万平方米经济适用住房、30万平方米廉租住房建设”。这些改善民生、促进民享的具体目标的提出,体现了市政府庄重承诺、自我加压的魄力,引领着全市各级政府的努力方向,也鼓舞我们执政为民、倾心民生的热情和信心,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