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改革,取消乡统筹,停征农业特产税,免征屠宰税,稳定农业税和村提留,减轻农民负担。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加快小康建设步伐。以劳务输出、移民下山、异地脱贫、结对帮扶等多种形式,增加贫困人口收入。抓好小康和新农村建设,确保2个乡镇和35个行政村基本达到小康目标。
以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为突破口,加快工业经济发展。坚持扩量与强质并重,突出重点,扶优扶强,提高传统产业的整体竞争力。要坚定不移地实施“水电兴县”战略,坚持不懈地把水电产业作为景宁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作为强县富民的重点来抓。进一步深入资源调查,完善流域规划,加快水电资源开发,重点抓好三枝树、家地、龙川、景润、白鹤二级等骨干电站建设,实现英川电站投产发电,着手进行大均电站前期筹备。积极开展国有水电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妥善解决上标电站权属问题,培育发展七星电力有限公司,组建小水电集团公司,增强行业整体竞争力。继续加快城网农网改造,建成云景110千伏输出工程,着手景青220千伏输变线路前期准备工作。鼓励发展调峰电站,着手规划扫口抽水蓄能电站,努力改善电能质量。尽快制订《景宁畲族自治县水资源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筹措建设资金,发挥电力自供优势,拓宽用电市场,延伸电能产业链,促进水电产业的健康发展。立足培育做大绿色食品、竹木加工、医药、矿产等传统产业,加强城北民族经济开发区和城北绿色食品、东坑竹木、渤海阀门、外舍王金洋等工业园区的发展规划和开发建设。认真研究和做好优化服务、完善政策、发挥优势等方面的文章,引导县内外企业与各种生产要素向工业园区集聚,增强产业集聚效应,形成较为合理的工业经济布局。要突出重点,抓好城北开发区亚洲制药、维康药业等6家规模企业的建设和发展,重视做好景鄞扶贫经济开发区工作。要加大龙头骨干企业培育力度。综合运用税收、土地、服务等手段,扶优扶强,加快培育一批能够支撑县域经济的优势企业、优势产品和重点乡镇。积极引导企业开展名牌产品创建、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和绿色食品认证,不断促进龙头企业、骨干企业实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质量创新,提高企业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全年计划投入技改资金3600万元。
以旅游业为龙头,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围绕民族风情和山水休闲有机融合的基本思路,坚持政府主导、市场操作、业主投资的多元开发机制,完善旅游发展政策,加强旅游项目的规划包装和资源招商,继续抓好畲乡之窗、九重际、封金山、大际和草鱼塘等景点景区建设。加强对民族历史、风俗习惯等方面的挖掘、加工、移植和开发,做深做透畲族风情文章,提高畲族品牌知名度。进一步拓展第三产业发展空间,努力形成“吃、住、行、游、购、娱”互相配套的服务行业体系。加快城乡各类综合和专业市场发展,抓好绿色食品批发市场建设,深挖山珍市场发展潜力,拓宽市场功能,完善市场体系。积极发展商贸流通、交通运输、市政服务业,大力鼓励技术服务、社区服务、会计服务、法律服务等新型服务业的发展。深化住房制度改革,推进住房商品化、市场化,加快房地产业发展。改善金融服务,调整信贷结构,加强银企合作。积极支持保险等非银行性金融机构拓展业务。
四、抢抓机遇,以大建设促进大发展
坚持从社会经济长远发展出发,切实抓好城乡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规划布局和建设,形成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的良好态势。抓住机遇,扩大规模,做好项目前期和项目库建设,加强主要项目的包装策划,使我县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逐步形成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