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预防腐败体系,政府廉政建设得到加强。深入开展“双拥”活动,进一步密切了军政、军民关系。以经济共建、文化共建、环境共建为主要内容的城乡共建水平进一步提高,广泛开展了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全社会的思想道德素质进一步提高。
随着2007年各项任务目标的完成,“十五”计划也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与2000年相比,全市gdp增长91.3%;地区财政收入增长113.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23.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9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90%;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68.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46.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49.8%。全市综合经济实力迈上一个新台阶,开始步入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的新阶段。实践证明,开放立市、工业强市、城乡统筹、科教兴市、全民创业“五大战略”是正确的,是符合铁岭市情的。
各位代表,一年来及“十五”期间取得的各项成就,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的结果。特别是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关心政府、理解政府、支持政府,以各种形式对政府工作提出许多极其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为我们不断改进工作提供了无穷的力量源泉。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上的全市各族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及人民团体,向中省直驻铁单位,向来铁岭投资的广大域外客商,向驻铁部队指战员、武警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铁岭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长期积累、事关全局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一是生产力还不发达,经济总量小,财政实力弱,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低。
二是产业结构层次低,对外开放水平和城镇化水平低,增长方式还比较粗放。
三是农民增收难度大,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三农”问题仍很突出。
四是深化改革任务艰巨,影响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还比较多。
五是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大,全市城乡困难群众生活亟待改善,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亟待解决,维护社会稳定任务繁重。
六是政府职能转变滞后,一些部门工作效率低,服务意识较差,执政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并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逐步加以解决。
二、“十一五”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既面临着老工业基地振兴、沿海对外开放、加快辽西北地区开发以及沈阳经济区建设等重要机遇,同时也承受多重压力,任务十分艰巨。既要摆脱多年来形成的体制性、机制性、结构性矛盾的束缚,又要加快构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新体制和新机制;既要增加财政支出,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又要千方百计筹措发展资金,把财政“蛋糕”做大;既要解决历史欠帐、走出现实困难,又要营造新优势、在激烈的竞争中赶超先进地区。在这样的背景和条件下,实现我市老工业基地振兴和构建和谐铁岭,就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充分发挥后发优势,采取迎头赶上战略,实现经济社会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十一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老工业基地振兴和构建和谐##主题,以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