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报告8
通过旧城改造吸
引区外资金4.7亿元,土地经营纯收益1.9亿元;内夹河综合治理、城区电网改造、污水管网建设及县乡公路改造4个项目顺利挤进国家计划盘子,申报国家扶持资金5700万元,已到位2200万元。城市治理得到加强,组建了城市治理行政执法局,集中开展了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城市治理秩序明显好转。——工业经济增势强劲,优势产业支撑作用日益显现。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30户,完成增加值12.2亿元,利税3.1亿元,分别增长41.5和62。机械制造、电子信息和纺织服装三大主导产业培育初见成效,以汽车零部件为主导的机械制造业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规模以上机械制造业实现增加值5.3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43。全区销售收入过亿元、利税过千万元的企业分别达到10户和6户。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步伐加快,完成技改投入4.2亿元,开发新产品31项,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10.5亿元,增长62。民营经济蓬勃发展,占gdp的比重达到75.4,对地方财政的贡献率达到70。
——第三产业活力增强,城乡经济日趋繁荣。依托工业主导产业的拉动,加速发展商贸物流、餐饮服务业。启动了投资2.6亿元的北方汽车配件交易中心,成功举办了2004年中国汽车零部件展销订货会,家电五金批发市场等专业市场不断壮大。引进了投资4亿元的五星级三同国际酒店项目,投资1.5亿元的钢构物流园建设进展顺利。随着与中心市区的快速融合,房地产业发展迅速,开发面积63万平方米,完成交易额4.4亿元,有效拉动了投资和消费的快速增长。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6.4亿元,增长16.2,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20.8亿元,增长37。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全面落实各项支农政策,对种粮农民实施直接补贴,取消了农业特产税,降低农业税税率,全年减免农村税费536万元。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采取一系列非农手段新转移农村劳动力4000人。纵深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新发展各类经济作物1.4万亩,其中大樱桃1万亩,奶牛存养量达到4000头。精心组织农产品促销活动,全区1350万公斤大樱桃顺利销售,仅此一项农民人均收益691元。加强农田水利和生态环境建设,发展节水浇灌6000亩,完成农业综合开发4300亩,退耕还林1.8万亩。实施了镇域经济三年发展计划,镇街共引进项目110个,完成实际投入6.3亿元,6个镇街财政收入增幅均超过全区平均水平,焕发出新的生气和活力。小康示范村创建和包帮重点村活动取得明显成效,农村面貌有了新的改观,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实事工程扎实推进,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有效改善。对年初确定的“十件实事”,精心组织,加强调度,累计投入工程资金3.5亿元,基本完成了工作任务。投入1.3亿元,完成了热力、燃气管网主管道铺设工程,铺设管道52公里;投资5500万元,完成输变电工程4项;投入2600万元,更换客运车辆45部,硬化农村公路67公里,通村率达到90,超额完成了市下达的农村公路硬化改造任务;投入2100万元,新建和修复桥涵15座,有效解决了因暴雨冲垮桥梁造成的群众出行难和农产品运输难问题;投资8800万元,完成了芝阳、山后、大沙埠回迁房建设;总投资8000万元的区医院病房楼主体工程顺利完工;“放心菜篮子”工程全面启动,新发展无公害蔬菜基地4000亩,关停手工屠宰场11家;人畜饮水解困工程全面完成;职业教育财政补助、失地农民就业培训、药品统一采购、镇街敬老院改造等工作按计划顺利推进。落实了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住房补贴,对失地农民发放生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政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