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一五”时期,是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害阶段。“十一五”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
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加快发展、节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坚持工业强市,以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带动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逐步走出一条模式新、速度快、质量好、后劲足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十一五”发展的奋斗目标是:经济发展登上新台阶,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得到新改善,体制创新实现新突破,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新提高,建设和谐社会取得新进展。
1、经济增长目标:到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100亿元,年均增长11。财政总收入达到190亿元,年均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达到1300亿元,比上个五年翻一番。
2、环境保护目标:单位gdp能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自然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和保护。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7,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0以上,生态市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3、社会进步目标: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8‰以内。城镇化水平达到42。传染病总发病率控制在2‰以下。体制机制创新,各项事业发展,保障水平提高,社会安全稳定。
4、民生改善目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城乡居民人居环境、出行条件、健康保障有较大改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
实现上述奋斗目标,必须把握好“十一五”发展的战略取向,推进五大建设。
1、建设工业强市。主要是:开发大项目。围绕农副产品加工转化、非金属矿产资源加工利用、现有企业改造扩张、沿海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高新技术产业异军突起,引进战略投资者,开发建设一批大的工业项目。五年内,市县两级新建和扩建投资过千万元的工业项目300个,其中过亿元的工业项目30个。培植大产业。加强产业集群建设,培植百亿产业取得新进展。常烟通过扩改,力争再增加销售收入100亿元。抓紧**电厂、石门电厂三期、核电站等重大项目的运作,壮大电力产业。加快铝材、食品、机电、纺织、建材和医药化工等现有产业发展,积极培育一批新兴产业。全市争取新形成1—2个百亿产业,每个区县(市)至少培育一个过十亿元的产业。实现大发展。到“十一五”末期,力争规模企业数量、工业增加值比“十五”末期翻一番。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力争通过“十一五”的努力,农村经济社会面貌有明显变化。主要是:增加基本收入。落实党的农村政策,促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扩大主导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生产规模,加快发展专业协会和龙头企业,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力争50左右农户通过协会联接市场,60以上农产品通过加工转化增值,继续发展劳务经济,形成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改善基础设施。基本实现村村通路、通电、通广播电视。引导和帮助群众改水、改厕、改厨。加强水利建设,建设防洪保安工程,建设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发展基础教育。两年内完成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免学杂费,在农村实行真正意义上的义务教育。加强农民素质教育。强化基本保障。健全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和农村低保、“五保”等制度。加强基层组织。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形成责权利相适应的乡镇行政治理体制,完善村民自治,发展农村文化事业,促进乡风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必须坚持规划先行,办点示范,有序推进。
3、建设宜居城市。按照适宜人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