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服务业,重点发展物流、金融、保险、信息、旅游、会展、房地产、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使之成为拉动经济增长、增加财政收入的重要力量,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要建设成为区域性金融中心。发挥综合优势,把建设成为东北地区重要的现代物流中心。
以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为重点,调整优化布局结构。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加大对农业和农村投入的力度,着力推进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发展,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产品市场、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动植物病虫害防控体系,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把我省建设成为全国优质特色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1500万吨。以工业化为主导、城镇化为支撑、农业现代化为基础,大力发展县域经济,44个县(市)地区生产总值翻一番。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扩大公共财政覆盖范围,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基本形成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积极推进城镇化,以县城和中心镇为重点加强小城镇建设,全省城镇化率提高到63左右。
构建三大区域发展新格局。加快建设以为中心的中部城市群经济区,以为龙头的辽东半岛沿海经济区,以港口城市锦州、盘锦、葫芦岛为骨干的辽西沿海经济区。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积极推进阜新建立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和衰退产业援助机制试点工作,加快抚顺、本溪、盘锦等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努力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形成以中心城市带动中小城市,以城市带动农村,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
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支撑,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按照适度超前、保障有力的要求,加快高速公路、铁路、航道、港口等建设,完善集装箱港口运输和民用航空运输体系,构建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到2010年高速公路通车里程接近4000公里,港口吞吐能力突破5亿吨。增强水利、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的保障支撑能力。城市供水普及率达到99。重点城市防洪标准达到100至200年一遇。新增装机容量1000万千瓦。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建设。建设好地铁1号线、2号线以及轻轨等一批项目,努力建设功能齐全、设施先进、交通便捷、环境美丽的现代城市。
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释放我省科技教育的巨大潜能,用科技创新支撑制造。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基本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达到380家。增加科技投入,加快成果转化,发明专利申请数量和授权数量年均增长10以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稳步发展高等教育,建设具有国内一流水平的领军大学。构建科技创新的人才支持系统,建设北方人才高地。
以和谐建设为保障,让发展的成果惠及最广大人民群众。以扩大就业和完善社保体系为重点,两年内基本解决体制转轨遗留的下岗失业问题,5年累计新增就业350万人。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实现将符合条件的城乡从业人员纳入保障范围的目标。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大力发展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文化事业,不断壮大文化产业,建设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为人民群众提供丰富健康的精神消费产品。深化城市医疗体制改革,大力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全面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继续稳定人口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