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全面振兴老工业基地这个主题,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着力点,以调整和优化结构为主线,以城乡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为重点,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支撑,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和谐建设为保障,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促进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努力把我省建设成为国家新型产业基地和新的重要经济增长区域,基本实现老工业基地振兴,为提前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十一五"时期,基本实现振兴老工业基地的主要标志:一是确保经济增长速度和效益增幅持续达到或超过东部地区平均水平;二是确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沿海省份平均水平。主要指标: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左右,2010年人均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半,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2,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5,外商直接投资年均增长2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率超过"十五"时期的平均水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左右。
实现"十一五"奋斗目标,我们要把握全局、突出重点,着力做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着力点,在改革开放中实现振兴。这是实现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要害和前提。要以理顺产权关系为重点,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全面完成地方国有大型企业股份制改造,引进国内外战略投资者,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大力推动钢铁、汽车、石化和重型机械装备等重点行业的战略性重组,培育和发展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销售收入超百亿的大型企业集团。全面完成国有中小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支持民众创业致富,加快发展民营经济,使混合所有制经济成为的基本经济形态,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达到50左右。着力推进行政治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积极推进财税、金融、投资改革和事业单位改革。以完善市场功能为重点,推进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加快发展产权、技术、资本、劳动力等要素市场。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信用"。
努力打造沿海经济带,创造对外开放新优势。加快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重点推进长兴岛、营口沿海产业基地、辽西锦州湾、丹东产业园区和庄河花园口工业园区"五点一线"的对外开放,积极促进中部城市群的开发开放,形成沿海与内地良性互动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大力发展石化、钢铁、造船等临港工业,推进"海上"建设,使我省成为环渤海对外开放的活跃区域。做优外贸、做强外资、做大外经,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到2010年,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800亿美元。
以调整优化结构为主线,建设新型产业基地。加快建设先进装备制造业和高加工度原材料工业基地。到2010年,全省工业增加值突破6000亿元。努力实现装备制造业跨越式发展。坚持机电一体化发展方向,着力发展基础设备、成套设备和运输设备,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35,比"十五"期末提高10个百分点。做大做强石化、冶金、建材等优势产业,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石化生产基地、中国北方精品钢材生产基地和新型建材基地。以铁西新区为龙头,建设沈西工业走廊。大力发展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0。注重发展轻型工业、劳动密集型产业。着力培育产业集群和名牌产品,中国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分别达到50个和40件以上。加快发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