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建设、和谐社会建设迈上新台阶。
-----奋斗目标:到2011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5300万元,财政税收突破362万元,农产品流通率达4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950元,计划生育率达98,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以内;交通、水利、通信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科教、文化、卫生、民政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实现打造边贸集镇的目标。
一、以改善基础设施为重点,促进新农村建设
认真贯彻中心“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积极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治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大对农村道路、饮水、电网、通信、生态能源、农田水利、小流域治理、水源地保护等基础设施的投入。
1、大力实施交通畅通工程。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村级道路建设力度,提高公路运行质量,以交通的明显改善带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一是积极争取上级通达工程专项资金,整治现有公路,努力实现村级道路通达率100,油化率达50;二是与周边乡镇合作,力争完成两条通乡出境路的硬化;三是对乡到村委会所在地路段公路的管养实行以奖代补,每年一次,按照优等路、良等路、合格路三个等级,分别给予每公里300---500元的奖励补助。2007年,以安全和**两村的公路建设为重点,加大对村级道路的维修整治力度,力争年底完成**公路和**公路的整治工程。
2、着力解决农村饮用水问题。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以解决农村安全饮用水为重点,每个村建1-2座集中供水工程,让50的农村人口饮上安全卫生的自来水,对断头山和水源缺乏地段,支持农户分散建池,以解决农村饮水困难;加强库、塘、堰等水利工程治理,提高其排洪能力和综合功能的开发;同时争取启动双河口水库建设。2007年,完成**、**等村的人饮工程和**沟水库左右干渠、**冲水库、100口病险塘的整治,力争新启动两个村的人饮工程。
二、以培育重专大户、转移劳动力为依托,促进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
1、大力发展农村种养殖业
重专大户拥有一定的资金、技术资源,有较强的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日渐成为推动农业结构调整的主力军。今后我们将强化政府引导、服务职能,扶持、培育一批重专大户,以此辐射带动农民调整农业结构。以闻名下川东的**牛市场为载体,充分利用乡域2万余亩草场资源,引导、培育一批肉牛、山羊养殖大户。通过大户带动农户,提高全乡草食牲畜的产量和质量,同时完善产地交易市场的软硬件设施,逐渐打造出一个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的牲畜产地批发市场,抓好对畜产品的深度开发,初步形成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格局;以**长毛兔养殖有限公司为载体,帮助其早日发展为一个上规模、上档次的龙头企业,带动农村长毛兔和珍禽养殖,从而打造出一个新的产业;以全乡2000亩淡水资源为载体,鼓励业主采取多形式、跨地域承包开发,逐渐培育出年产量5吨以上淡水养鱼大户5户;加强对毛猪、蚕桑等传统产业项目的改造,在扩大重专户和散户饲养量的同时,重在推广新的饲养品种和养殖技术;充分利用全乡13000亩退耕地资源,引进适宜的中药材及经济林木进行种植,帮助农民在享受政策补助的同时再获收益。加强动物疫病和植物病虫害防治工作,确保种养殖业健康发展。
2、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
劳务收入是我乡农村经济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输出的劳务工中,体力型占绝对份额。因此,今后要加强对转移劳动力的培训
工作,组织劳务工参加模具制造、服装工艺、厨艺、计算机、建筑等专业的短训和长训,帮助其获得资格证书,增强他们的就业技能。力争到2011年实现年劳务总收入8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