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生活
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把支持创业作为致富百姓的首要途径,推动全民创业、自主创业、艰苦创业,增加群众的经营性、财产性收入。完善城乡统筹就业机制,实施新一轮就业再就业政策,扩大受益人群范围,提高社会保险和公益性岗位补贴标准。广开就业门路,新增就业岗位4万个,强化技能培训、择业指导等就业服务,完成各类培训2万人次,引导多渠道自主就业和多形式灵活就业。帮助困难群体就业,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规范企业工资支付行为,促进全体劳动者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和劳动争议调处仲裁,规范劳动用工秩序,维护企业和职工双方的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完善社会保障安全网。加强社会保险扩面工作,净增企业职工社会保险2万人以上。积极统筹城乡社会保险,提高城镇无固定收入老年居民和农村老年居民养老待遇。加快城乡特殊困难群众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快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深入开展“局村挂钩”、“千人帮万人”等扶贫帮困活动。提高社会化养老服务水平,新建养老机构床位200张,建立镇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3家,在村、社区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站90家。抓好残疾人工作,发展残疾人事业。完善社区功能,力争创建成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市。
提高市民健康水平。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健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严格防治重大传染病和职业病,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健全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加大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投入。继续开展“百千万”健康工程系列活动。建设江苏xx医院,提高医疗救治能力。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改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个和社区卫生服务网点40个。推进全市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全覆盖,提高基金标准,扩大报销范围。深化医疗惠民工程。全面开展城乡爱国卫生运动,深入推进健康城市建设。加强食品、药品和卫生监督管理。完善人口计生服务体系,强化流动人口计生管理,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努力办好市第十届体育运动会,实施农村健身工程,实现村村配有健身设施。
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巩固生态城市创建成果,争取早日通过国家级验收,促进发展与环境资源相协调。建立健全联合执法、断面水质报告、新闻舆论监督、科技监控和夜查监管等五大机制,用最严厉的措施狠抓环保工作。以水环境保护为重点,巩固印染、喷水织机企业等专项治理成果,深入开展化工行业专项整治,坚决依法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和生产能力。建设松陵南部新城区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城北污水处理厂,进一步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进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和iso14000认证。建设垃圾焚烧发电厂,实施垃圾无害化处理。加大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力度,确保市民饮水安全。认真实施生态绿地规划,提高城乡绿化水平和覆盖率,确保全市新增绿化1.5万亩。积极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实施一批实事项目。经广泛征求全市各方面的意见建议,2008年拟定政府实事项目21项,预计总投入25.6亿元。市政府将高度重视,落实资金,组织力量,精心实施,努力把广大市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解决好,为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xx”添砖加瓦。
(七)深入推进文化强市建设
加快教育现代化步伐。进一步重视幼儿教育,巩固落实免费义务教育,普及提高高中段教育,创新发展职业教育,大力开展现代农民教育,积极推进社区教育,构筑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继续加强以德育为首的素质教育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