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州政府报告
和9.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0%(不含“两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9%;全地域财政收入年均增长5%,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7%;外贸出口、利用外资年均分别增长10%以上;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达到6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年均增长5%和3%;平均每年减少农村极端贫困人口2万人;解决45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城镇化率提高6—8个百分点;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总人口控制在400万人以内;新建成沼气池40万口,农村适宜地区基本普及沼气;森林覆盖率提高1—2个百分点;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每年提高5个百分点,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以上;初中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达95%,高中阶段入学率力争达到70%,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8年;法定报告传染病总发病率控制在200/10万以内,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达到95%以上,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分别控制在65/10万以下和20‰以下。
(二)“十一五”时期的发展重点
“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重点是推进“三大建设”,即推进特色产业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及和谐社
第一,推进特色产业建设,努力建设五大产业基地
产业建设是州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十一五”时期,初步建成“五大产业基地”。
加快开发特色优势资源,力争建成全国知名的绿色产业基地。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用工业化的理念谋划农业,以特色资源、绿色资源为依托,按照标准化生产的要求,加快特色板块基地建设,着力建成100万亩优质林果基地、100万亩优质烟茶基地、100万亩优质中药材基地和100万亩优质特色蔬菜基地。
加快特色农产品开发,力争建成全国知名的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烟草工业着力抓好恩施120万担烟叶复烤生产线建设,支持清江卷烟厂的建设与发展;富硒绿色食品工业重点搞好茶叶、魔芋、干鲜果、薯类、畜禽、特色蔬菜、小杂粮等农产品精深加工;药化工业以氨基酸、硼氢化钠和道地药材开发为重点,培植药业龙头企业。力争到“十一五”期末,全州特色农产品加工产值达50亿元以上。
加快发展能源工业,力争建成华中地区重要的洁净能源基地。科学有序开发水电、风电和天然气,建成500千伏的电力外送通道,配套完善州内220千伏电网体系,新增电力装机容量300万千瓦以上。
加快发展矿产工业,力争建成全省重要的矿产工业基地。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重点抓好煤炭、铁矿、石膏矿、磷矿、硅矿、硒矿、高岭土等矿产资源开发的前期工作,同时抓好水泥及新型环保建材工业的发展,力争到“十一五”期末,使铁矿、磷矿、石膏矿开采取得重大进展。
加快建设清江源生态旅游区,力争建成最具成长性的生态旅游基地。以新三峡旅游线和清江土家民俗风情线为纽带,以神农溪、腾龙洞、恩施大峡谷(即沐抚大峡谷)、清江闯滩、恩施土司城、坪坝营等旅游景点为重点,以优秀旅游城市建设为依托,以建成旅游目的地为目标,努力建设“绿色恩施州,土(家)苗风情园”。
第二,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搭建发展平台
基础设施建设是加快发展的重要支撑。“十一五”时期,着力抓好“大交通、大通讯、新城镇、新农村”建设。
建设大交通。争取2008年宜万铁路、沪渝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力争将安张铁路恩施段纳入国家铁路建设规划,开工建设利川至涪陵铁路、上海至成都高速公路宜巴段、鹤峰至来凤和恩施至黔江一级公路,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政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