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步落实绿化隔离地区产业项目,绿化建设已基本完成,面积共计.6万平方米,通过有关部门的审批手续。这些绿色产业的发展,将为提升地区档次、解决劳动力就业、增加经济收入起到积极的作用。
优化发展环境,涵养区域税源。强化政府服务意识,努力为投资创业者营造宽松有序的经济发展环境。充分利用税源管理网络,加大为企业服务的力度,增强与企业沟通联系,完善电子城投资服务中心内部配套设施建设,主动为企业提供信息、政策等有效服务,初步建立了地区性电子信息平台,提升现代信息管理服务水平,积极涵养税源,使区域税收明显增加。
二、解决历史难题,切实维护百姓利益
的农村城市化进程,破解这一难题成为本届政府重中之重的任务之一。为了确保问题的稳妥顺利圆满解决,在乡党委领导下,一方面多种途径、多种形式全力争取市区的高度重视和政策支持,另一方面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摸底和多方调研,坚持“尊重历史、依据政策、以人为本、妥善安置”的原则,提出了工作方案并得到区历史遗留工作领导小组的同意,按照区委提出的年底前解决群众安置问题的要求,精心组织、周密安排,通过政策宣传、思想工作,安置选择、自谋公证、超转及劳动力安置等各阶段的工作,经过区乡村三级干部的共同努力,名群众得到了妥善安置,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得到有效地维护和保障。遗留十三年的问题十三天顺利解决,为地区“4-”决战期划上了圆满的句号,充分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工作宗旨。 [page]
三、营造良好环境,城市管理水平稳步提升
改善环境建设状况。加快地区城市拆迁步伐,组织了阳光上东二期用地拆迁,民宅2户和1个工商户建筑面积249.88平方米,实现了1%的拆迁,同时配合有关部门成功实施了重点拆迁户的行政强制拆迁,有力推进了地区内拆迁扫尾工作。着力提高地区绿化质量。调动各方的积极性,筹措资金完成了桥下游河南岸滨河路、村间路的修建任务,封闭垃圾房12座,新建、改建水冲式公厕18座,完成、村农网二期补充工程,使群众出行、饮水、用电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
提高环境管理水平。以创建环境优美乡镇为动力,构建网络化环境管理体系,以环境综合治理和违章监控两个长效机制为依托,完善管理队伍建设,强化各级组织和个人的环境管理及监控责任,调动了各级的积极性,全年拆除违章建筑1861平方米,组织开展环境综合整治8次,清运垃圾渣土662吨,与区环卫部门协调解决了农村地区粪便垃圾销纳问题,提高了地区环境管理水平。认真落实环境保护各项措施,扎实做好燃煤锅炉改造、施工工地扬尘控制等工作。加大对影响城市市容市貌行为的监察处理力度,查处“黑车”6辆、小广告窝点1个、无照经营192起、规范“门前三包”22家、清除小广告万余处,维护了良好的城市秩序,2年被评为“北京市环境优美乡”。
规范社区建设管理。因地制宜做好新建住宅小区、公寓就近居委会的并入与挂靠工作。按辖区分布重新划分为十大社区,其中和四个社区以及瞰都等五个筹备组已获批准,为全面推行规范化的社区管理做好了前期准备。充分发挥北京市社区服务信息网、9616服务超市等为民服务网络互动平台作用,为居民群众提供多层次、多元化的网上服务,丰富了社区服务内容,改善了服务效果。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的素质建设和检查指导,经常性组织开展专项业务培训和系统理论学习,进一步完善居委会干部考核监督体系和抽查机制,促进了社区工作的开展。
四、坚持长效管理,社会秩序安全稳定
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长效机制。建立健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核检查制度,明确各级组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