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予以高度重视,努力加以解决。
“十一五”奋斗目标
“十一五”是本世纪头二十年中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必须紧紧抓住机遇,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开创经济社会建设的新局面,奋力推进xx新一轮新发展新跨越。今后五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根本目标,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工业立支柱,农业兴产业,三产上台阶,城市升形象,党建出成果”的发展思路,构筑“一城三线四区”区域经济布局,打造四川集水电和核电于一体的电力能源基地、西南优质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川东北都市休闲渡假胜地,建设嘉陵江中游绿色生态屏障,促进全县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主要预期目标是:2010年地方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达到59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城镇化水平提高到34%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900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基础设施显著改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良性发展,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达到较高水平,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构建和谐社会取得新进步。建成工业经济强县、特色农业大县、商贸旅游旺县、民营经济新县、绿色生态靓县和财税收入富县。[page]
完成上述目标,必须正确处理六个方面的关系,即加快发展速度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关系,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与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的关系,投资拉动与消费拉动的关系,市场配置资源与政府经济调节的关系,促进经济发展与维护群众切身利益的关系,改革发展与确保稳定的关系,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切实体现以下原则要求:
——突出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发展。增强对发展不足的危机感,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加快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思路,提高发展质量。更加注重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突出以产业和项目促进发展。产业是支撑,项目是载体。通过农业兴产业,稳定粮食生产,发展壮大生猪、葛薯、水果和蚕桑四大特色农业产业;通过工业立支柱,加大制造业支撑力度,扩张电力、农产品加工和机械冶金三大支柱产业;通过发展旅游、商贸和现代服务业,培育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突出可持续发展。科学把握产业开发与资源环境保护的关系,以调整经济增长方式为核心,加快粗放型经济增长向集约型经济增长的转变。因地制宜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突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以改革为动力,加大改革力度,着力推进体制与机制创新,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全力抓好招商引资。加快开放步伐,进一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发挥优势,科学定位,主动融入“三区”,实现互动发展。
——突出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和谐。把社会和谐作为发展的主要目标和重要保障,把发展富民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切实关心群众特别是弱势群体的生产生活条件。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健全城乡公共服务,完善社会保障,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的社会保障和社会公共服务。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及时消除社会不安定因素,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2009年工作安排
2009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充满希望和挑战的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十分重大。我们一定要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强烈的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