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服务中心改建工程,加快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力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驻区大医院的“双向对接”机制。继续加强医疗卫生监管,推广使用“电子化移动卫生监督管理信息系统”。深入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运行机制改革,对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全额预算、收支两条线”管理,规范基本用药零差率销售。
全面推进计划生育和谐家园工程建设,完善世代服务14体系,争创“**省人口协调发展先进区”。大力发展体育事业,继续加强全民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对老旧健身场所实施更新改造,完成**社区体育中心扩建工程。认真组织开展第二次经济普查工作。加强数字档案馆建设。规划建设区妇女儿童活动中心。
(六)大力推进文化建设。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着眼于建设和谐文化,推进文化创新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加强教育引导,努力扩大社会认同,形成思想共识。巩固深化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制定并落实《**区文明城市创建长效管理三年行动纲要》。以建国60周年为契机,大力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实施市民文明素质提升计划,完善“公民道德观察团”运行机制,发挥公民道德“引导中心”、“引导站”作用,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进一步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组织策划未成年人“爱我祖国,爱我**”活动。推进学习型城区建设,倡导“阅读改变人生”的理念,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完善街道文化站、社区文化室配套设施,加大对老旧社区文化活动室的改建、扩建力度。创新文化服务手段,对优秀的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整合,基本建成覆盖全区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网络。更加关注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和外来务工人员的文化生活,为他们优先安排活动阵地和业务辅导。提高区域内文化资源的整合利用水平,逐步使驻区单位文化场所免费向社区居民开放。
(七)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加强政策引导,提高救助水平,形成“高就业、高保障”15的“双高”社会保障体系。
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加强创业激励,以区、街、社区三级创业服务网络为依托,引导、鼓励、帮助居民转变创业观念,提高创业能力。以充分就业为目标,开发出更多的符合城市人行为特点的就业岗位,重点帮助困难家庭、零就业家庭和家庭困难的大学生实现就业。整合社会资源,重点针对困难群体、新生劳动力、外来劳动力、高技能人才组织特色招聘活动,促进市场就业。创新就业培训机制,设立更多的能够满足市场需求和就业者需要的培训专业,提高培训就业率。加强政策引导,形成失业人员积极主动实现再就业的就业促进机制。进一步做好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提高保障水平。切实维护农民工权益,妥善处理倒闭企业、裁员企业与农民工的劳动关系,探索建立农民工工资按月足额发放机制。
健全社会救助体系。积极推进“3美元”计划,加大财政投入,建立低保补充金增长机制,加大对低保边缘户的救助力度。提升养老服务水平,以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为目标,重点建设一批养老服务机构,鼓励、支持和帮助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扩大“居家养老服务网”覆盖面,形成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格局,争创“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区”。加快发展残疾人事业,建设残疾人工疗中心16,建立残疾人康复服务长效机制。进一步支持慈善事业发展,积极推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